第343章 久别重逢
萧云走后,徐光启呆坐良久,回想着刚才听到的话。
突然之间有些怅然若失,想当年自己入教,得名保禄,至今已经三十载。
虽然没有庸庸碌碌,但是事到如今,想以《农政全书》救百姓于水火,却连番薯都推行不下去,想要以火器助朝廷御敌,险些把学生搭进去了,也功亏一篑,可谓是所期所愿皆为泡影。
然而这能怨别人吗?
不管利先生是如何的心思。
自己从对方那里的确学到了西方的学问。
不管是天文历法还是火炮制造,都让他受益匪浅。
至于几何原本的问题,正如萧先生所说的那样,这本就是一场交易。
对方不愿意教,并没有什么错。
若是自己觉得不公平,那就直接终止交易就行了。
自己的天真与幼稚,只能成为自己的经验教训,而没有立场去指责别人。
活了大半辈子,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都不懂,怨得谁来?
想到这里,徐光启长舒了一口气。
这或许不是坏事,能在暮年被人一言惊醒,或许还不算晚。
至少自己的子孙不用和自己一样被蒙骗。
想通一切之后,徐光启这才记起来,萧云走前留下了一本书。
他好奇的拿起来翻看。
然而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后,刚刚因想通之后舒缓起来的情绪又开始变得激烈。
上面的一桩桩一件件,都深深的刺痛了这个大明奇人。
像徐光启这样的人,这样一个能把大部分精力用来编纂农政全书的人,绝不会像是其他士大夫那样的冷血残暴。
他有着最基本的良知和对百姓的同情心。
否则也不会选择加入西教。
西方刚刚经历文艺复兴,伴随着科学的出现,西教也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在科学的加持下,它的确比大明本土的宗教对士大夫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这些能因此加入西教的士大夫,大都谈不上多坏。
比如这时西教教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就不是大多数士大夫所能接受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初期能够加入西教的这部分士大夫都算得上是有一定的奉献精神的。
即便是对西夷西教有着敌意的萧云,对这群加入西教的士大夫也没有太多的恶意。
所以徐光启在面对这本写满罪恶的书籍时,也是极为愤慨的。
当然,对于在大明生活了七十多年的士大夫来说,里面很多事情也是心知肚明的。
和大多数思想进步的人一样,都是先看到人间疾苦后,才产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然后才会发现,这些事情都是他们以目前的状态解决不了的,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变革愿望。
徐光启看到了这些之后,就急切的想知道墨家在这样事情上是如何处理的。
因为若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对方就没必要将书送给自己。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
到了晚饭的时间,萧云派人将饭菜送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