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明撤军了?(2 / 2)

若是真到了首尾不能相顾的时候,恐怕就是登州的末日。

乍看上去,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好像的确如对方所说的那样。

而钱士升给出的解决办法也是让人匪夷所思。

第一,和最初的做法一样,切断墨家与外界的所有往来。

这个做法还算正常,没什么可说的。

然而第二条就有些离谱了!

钱士升竟然在奏疏中说道,既然是因为登州的地方太小,那就应该让他们的地盘变大。

所以,此时登州兵进攻的几个城池,无需在意,那就任由他们将其占下。

随着他们占下的地方越来越大,到时候,不管是粮食供给,还是治理都一定会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兵力势必不能处处把守!

一旦再起战事,必然不能首尾相顾,分而击之即可!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因为墨家人不伤及无辜,对百姓秋毫无犯。

若谁敢说打不过鞑子是因为对方地盘小,就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

思及此处,温体仁打定主意不再掺和了。

所以最后崇祯皇帝采纳了山东督师钱士升的建议。

对登州兵马进攻占诸城等地的行为不予理会。

同时将东江镇原有的兵马,调入山东协防。

然后将唐通和曹文昭等客军撤出山东。

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多余的兵力放到清剿流寇的战场上。

等流寇一灭,再将大明的所有大军全部调集到山东,到那时登州再强也无济于事。

由于登州这个特殊的存在,如今的朝堂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

不管是朝堂上的党争还是暗地里的利益纠葛,都要为此事让步。

这是在大明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局面。

并不是两个时代的人性变了,而是因为登州墨家与儒家誓不两立。

这样鲜明的对立关系,让大明的士大夫别无选择。

其实钱士升也很清楚,他奏报里所说的事情,很多都是一厢情愿的,根本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能让鞑子在朝夕之间损失6000人的登州军队,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因为地盘小,就能解释得了的。

这也就能忽悠一下满朝文武和崇祯皇帝。

因为鞑子的战斗过程,也只有廖福了解的最为清楚。

其他人也只知道鞑子阵亡了6000人而已。

凭着那些人对战场粗浅的了解,根本不会有什么概念。

而钱士升所要做的,就是让伐登之事一直拖下去,把这个督师位子坐稳,拖到时机成熟。

…………

对于大明朝廷的变化,萧云并不清楚。

不过,他对于山东这边的明军兵马调动,却能够了如指掌。

闰八月底的时候,负责在淄川一带盯住明军的蒋方平,就发现了大明兵马的异动。

然后就立即将消息汇报给了萧云,与此同时也紧盯明军的动向。

最后接到驻防点传过来的消息,得知明军的人马已经撤出了山东地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