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锦衣宪兵(1 / 2)

万历驾到 青橘白衫 4777 字 2023-10-02

李彪连忙跪倒在地,躬身道:“是,陛下,臣遵旨!”

“陛下,锦衣卫的暗桩密探如何处置?”李彪略微有些迟疑的问道。

锦衣卫一直以来的强大的地方就在于暗桩和密探,很多暗桩那都是埋了几十年了,父死子继,平日里在当地生活,只有动用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暴露身份。

这些人有的甚至是洪武年间第一批暗桩的后人。

一旦锦衣卫成了大明税务纠察司,这些暗桩和密探难道也要带过去?要知道这些暗桩和密探可不光是埋在民间的。

各地的公侯府邸,宗室藩王,文武大臣,这些人才是锦衣卫暗桩潜藏的对象。

东厂虽然势大,可是很多时候东厂只是皇上的刀子,是皇上用来对付文官的。锦衣卫却不一样,它更像是皇上伸到地方的军事机构。

这个问题朱翊钧也有些迟疑,说白了他也有些舍不得。

如果真的就这样废了锦衣卫,他有些不甘心,可是锦衣卫如果像现在这样继续按照旧有的方式使用锦衣卫,朱翊钧则是有些迟疑。

非要给锦衣卫进行定位的话,朱翊钧想到了一个后世臭名昭着的兵种,它的名字叫宪兵。

虽然宪兵有着纠察军纪的职权,但是大部分的时候,宪兵则是地方维稳。职责也很简单,那就是在占领区进行维稳。

说它臭名昭着,那是因为宪兵最有名气的二战时期的日本和德国。

现在大明虽然谈不上四海承平,可是也差不多,把锦衣卫定位为宪兵,是不是合适?朱翊钧一直琢磨,自己是不是要这么定位锦衣卫。

“或许可以尝试一下!”朱翊钧想了想,叹了一口气,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对不对。

如果是御马监是军事谍报机构,那么锦衣卫的确可以定位为宪兵。一方面他们是天子亲军,是皇帝最亲近的军队。

另外一方面,大明的地方军队要进行募兵制度改革,****也的确是一个问题。

御马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旦成立了宪兵部队,大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支能够调查****问题的衙门。

“希望我没做错吧!”朱翊钧看着李彪,咬着牙下了这个决心。

要知道宪兵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原本宪兵也不是一个贬义词。后世共和国也有宪兵,只不过德国人和日本人把宪兵的名声彻底弄臭了。

如果真的向外打,大明也的确需要一直地方维稳部队,锦衣卫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朱翊钧看向了李彪,开口说道:“朕问你,你可愿意留在锦衣卫?”

李彪一愣,他没想到皇上居然会这么问,随即便面露惊喜,连忙说道:“回陛下,臣愿意留在锦衣卫!”

作为内厂出身的官员,李彪更愿意待在锦衣卫,而不是去户部。锦衣卫什么权势,自己在锦衣卫是说一不二的老大,去了户部自己是什么?

朱翊钧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把锦衣卫一分为二吧!”

“一部分人去税务纠察司,一部人继续留在锦衣卫。”

“不过锦衣卫的职权要改一改了,朕将赋予锦衣卫监察军队的职权,也就是探查军中贪腐以及横行欺压地方的权力。”

“当然了,探查反贼,维稳地方的事情也可以继续做。”

李彪顿时大喜,这可真是峰回路转,锦衣卫不但不削权,反而还拿到了新的权力。李彪连忙跪地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点了点头,朱翊钧继续说道:“拆分锦衣卫,将能打能战的全都留下,朕会掉一些京营的能战之兵充入锦衣卫,补齐锦衣卫的编制。”

事实上锦衣卫现在被削的已经很厉害了,不少衙门都别裁撤了,人数也不满。

按照正常的编制,锦衣卫是一个卫,也就是应该有五个千户所,下辖五千人。但是锦衣卫却不一样,有足足十四个千户所。

每一个省都有一个千户所,如果满员的话,那就是每个省都有一千人。

事实上锦衣卫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皇上唯一能够调动的亲军部队。在大明成立之初,朱元璋设立了亲军十二卫,全都是皇帝的亲信武装。

在永乐年间,朱棣再一次扩充了亲军部队。增加了十个卫所,使得亲军扩充到了二十二个卫所,这二十二个卫所,总计十一万人,全都是皇帝的亲军,也就是皇帝的私人武装。

到了宣德年间,再一次扩充了四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腾翔四卫,使得亲军的数量达到了二十六个,皇权也达到了鼎盛。

他们装备精良,皆是百战之兵,是皇帝震慑天下的保证。

事情的转折点发正在土木堡之战,皇帝亲军二十六卫并未出征,仍留守北京的部队,全部被征召起来,在兵部侍郎于谦的统一指挥下投入北京保卫战。

此后,除锦衣卫,与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之外,亲军二十六卫的其余各卫已混同于京营普通部队,虽然名目未改,但已改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亲自指挥的禁卫军。

在行政、人事、薪饷等方面受制于文官,日见衰败,在明朝中后期已没有什么战斗力,也鲜有提及。

上十二卫,仅剩锦衣卫继续由皇帝亲自指挥。另有宣德八年增设的亲军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合称四卫营,受宫内御马监太监指挥。

于谦虽然保卫京城,可是他也是文官,在削皇上权力的时候,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英宗被囚禁,代宗被群臣推上了君位,而代宗能够登上君位,全赖文官,这也使得他过分的依赖文管,给了文官削减皇权的机会,或者说削减武将全力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英宗宠信太监,导致土木堡大败,军方或者说勋贵依旧支持他复辟的原因。文官削权削的太狠,勋贵也是被逼急了。

英宗复辟,杀了于谦,不是英宗忘恩负义,或者报复于谦,他不那么干不行。

这是支持他复辟的人集体诉求,同时想要拿回自己的权力,不杀于谦是不行的。于是于谦就死了,而且死的很惨。

即便是如此,皇上也仅仅拿回来腾翔四卫和锦衣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