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去留,除了您自己以外,又有谁能强扭圣人的意思决定您的去留呢!”
“但房相您还是希望我外放的不是吗?”李泰看着房玄龄真诚说道。
“臣也只是希望,越王心想事成,成为一代宗室名臣!”房玄龄看着李泰平静道。
李泰从容一笑,道,“想我外放,仅只这六万人,肯定是不够的。
就算不让我及冠,想来也会等到我十二岁吧。
所以房相,您会拿什么东西来与我交易,让我离开长安!”
李泰明白,现在不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时代要等到农业学府那批人才成长才行!
自己现在在长安,没有什么说话的权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基本盘不够强。
自己所能依靠的也不过只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偏爱,而不是真正一股属于自己的力量。
其次,相对其他人,说实话自己想要回长安,那就简单的多了。
什么时候自己能影响到长安,那自然也就能回来了。
这点也许对其他人来说很难,但对自己来说并不难。
说到底,自己如果被房玄龄刻意压制,那自己的发展反而会受到影响。
自己然不怕,但没必要,自己发展时间越多,在未来接手江山时控制力就越高。
所以,既然房玄龄想要自己离开长安,那自己自然是要用这姿态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而且一路扶持李承乾的李纲已经走了,失去了名师教导的李承乾,想来再过上一段时间,怕是会原形毕露。
自己可不想沾到麻烦,还是滚远点避避风头才好。
所以李泰愿意拿自己离开长安换取自己想要东西。
这样,自己好,房玄龄好,甚至连李承乾都会帮自己一把。
唯一的怕也只是阿耶和母亲会有几分舍不得吧。
“越王,需要什么?”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神色平静道。
“第一,农业学府是我的心血所在,我离开后,您帮忙看着。”李泰道。
“高陵县令绝对出自农业学府,至于马周,等到他修缮完郑白渠,便应该要主导政京杭运河的漕运计划。
等到完成后,他回朝廷或是民部或是工部,应当有正四品下的侍郎身份。”
房玄龄看着李泰继续道,“甚至被克明看上继承衣钵,却也未必不可能。”
“我想要落户的点,要么杭州,要么幽州,当然就算是蜀地的天府之国,我也并不介意!”
李泰看着房玄龄平静道,“不知道房相给我哪一处让我去治理!”
“非得这三处不可?”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此刻倒反问了一句。
“我觉得我能够去的地方,的确算不上多!”李泰看着房玄龄道,
“首先阿耶不会让我去穷困之地,而我自己也需要一个能施展才能的地方。
想来想去也只是大唐四角,蜀地有益州,关东有幽州,江南有杭州,去哪里我都愿意。
再加房相您觉得我善于处理异族之事,那我所能去的地方,自然也是处理异族为主!”
“为什么陇右之地不选?”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倒对李泰好奇问道。
“因为东突厥败退,属于东突厥东边的部分,被我们大唐吸收消化,但属于北边的部分,想来又被草原上的哪个部落给吸收掉了,过个五年十年,应该会出现一股北方的异族势力。
我不擅长战争,若选择了陇右之地,真遇到战争,我不知道应当怎么处理!”
李泰耸耸肩说道,“所以,虽然我感觉胜州之类的地方却也不错,但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这时候的房玄龄不由沉默了。
房玄龄真的感觉李泰很优秀,尤其这种战略性眼光,就算自己忽视,但李泰却注意到了。
但是可惜,李泰不是嫡长子啊!
正因为李世民是靠着夺嫡上位,所以只要李承乾在,那么李世民是绝对不会让李泰继承他的位子的。
让李泰继续待在李世民的身边,因为李世民的偏爱,反而会断的激发李泰夺嫡的欲望。
这让李泰原本能成为一代名臣的才能与资质白白浪费了。
房玄龄定了定神,说道,“越王,您意属于何地?”
“幽州吧!”李泰从容道,“毕竟淳风在那里修建了农业学府分校,而且自己也安排了一个捕鱼的计划,甚至草种计划,也已经在幽州尝试着推广开来。
我亲自过去,应该能把这个计划,继续的推行下去,毕竟这计划我做的,我来更细紧!”
听到这话,房玄龄点头道,“我会推动这一件事情的,越王可是还有什么要求。”
“如果是幽州的话,我除了自己的卫队,可以不要任何兵权,但我想要朝廷的盐铁专卖权利!”李泰看着房玄龄道,“手上没有钱,我的才能施展不开来!”
房玄龄听到这话皱起眉头道,“越王说笑了,长安谁还比你富有!”
“我并没有说胡话,想要盘活幽州一周,与高陵一县却是全然不同的概念。
我手上所有的钱粮全部砸进去,也没任何意义,所以我必须要拿到盐铁权利!”
李泰此刻寸步不让!
“幽州乃是大唐与外族的交界之地,若铁器流入了外族定然遗祸无穷。
我顶多批准越王您能拥有自行制盐的资格,铁器绝对不会给您开放的!”
房玄龄神色严肃的回答。
“真是小气啊!”李泰听到房玄龄的话,忍不住的吐槽了一句,但考虑了一下道,
“等到我把郑白渠修建好吧,若可以,再把阿耶的洛阳宫修建好……”
“还请越王放心,玄龄定然全了越王对圣上的孝心!”房玄龄看着李泰道,
“这六万百姓,我明日便会命人调度过来,最迟一个月时间,便会让他们来到高陵!”
“房相,您还真是全部都准备好了啊!”李泰看着房玄龄忍不住感叹道。
“因为越王您是真正愿意为大唐昌盛而奔波啊!”房玄龄恭敬的对李泰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