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公子就说:“美玲,我是本地人,对南京地形非常熟悉,外号,小灵通,我的英文名字叫做安迪andy。我的大名叫做段庆,小名叫做传宝,我的爷爷给我取的小名。其实我的爷爷也是你们河南信阳人,我和你说说他的故事。他在信阳火车站卖鸡蛋,结果遇到国军抓壮丁,结果就成了国军,然后参加豫东战役被粟裕的部队俘虏,就成了解放战士,随着华东野战军,南下解放南京,就在南京负责剿匪,把我们这边一个最大土匪给俘虏,那个土匪无儿无女,无子无孙,我爷爷就做他干儿子,帮他隐性埋名,给他养老送终,那个大土匪把一生抢到的金银财宝都留在我们家里了。”我说的兴高采烈,邱美玲听的津津有味。
“那现在这些财宝还有吗?”邱美玲,剑眉一挑,急切的问道,其实她平时都很慢条斯理,放佛漠不关心,今天不知道怎么突然感觉对段公子感了兴趣。
“哦,那在我星殿老家,我爷爷挖的可深了,一直藏着,结果拆迁被挖机挖出来,上交国家了,我爷爷特意把最好的一块玉,据说是南唐开国皇帝,就是后主李煜他爷爷曾经用过的,是土匪在南唐二陵挖出来的。传给我了。”我笑嘻嘻的告诉邱美玲。
“那这块玉………,现在在哪?”邱美玲略带迟疑的问道。
“哈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我的脖子上,你看………..!”段公子随即把自己鼻子上挂的玉拿出来,放到手上给桂玲看。
只见玉璧:外径7.5厘米,孔径2.6厘米,厚0.7厘米,玉璧为青白玉,少量棕色沁。正面镌刻49字铭文,由外而内按顺时针排列成三圈:“大唐皇帝昪谨于东都内庭修金箓道场设醮谢土上仰玄泽修斋事毕谨以金龙玉璧投诣西山洞府昇元四年十月日告闻”。
画外音(李昪原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取名徐知诰,927年掌朝政,拥杨溥称帝。937年,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吴亡,即位于金陵,更名诰,改元昇元,国号齐。939年,复姓李氏,更名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这块玉璧,就是改国号为南唐后第二年,李昪在一次投龙活动中的重要物件。铭文清楚交代940年10月某日,南唐皇帝李昪于扬州宫廷内建道场设醮修斋完毕后,将金龙、玉璧投到西山洞府,感谢苍天赐予国土,并祈祷苍天庇佑江山永固、国运昌隆。
投龙活动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重要程序之一,是在举行斋醮科仪祈福禳灾之后,将满载祈者愿望的简,与龙一起投入名山大川、岳渎水府,龙为驿骑,负载简文上达神灵。道教投龙活动基本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流行于民间。唐代帝王崇道,投龙活动始走入宫廷,成为一项法定的国家大典。史籍、碑刻多有唐代帝王投龙的记载,以武则天、唐玄宗为最。封建统治者为国斋醮除求自身的福寿外兼祈国家的太平。
早期的投龙活动为投龙和简,按投放地的不同,分投山简、投土简、投水简,告祈天、地、水三官神灵。“金龙”起到的是“邮差”的作用,而“简”是写有祷告文字的书信,人们通过把“简”连同金龙一起丢到神灵居住的地方,让神灵能知道自己的心愿。
唐代投龙开始出现玉璧。反映武则天投龙活动的唐《岱岳观碑》即有“投龙荐璧”“于名山大川投龙璧”“金龙玉璧并投山讫”的记载。唐玄宗时道士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有《金龙玉璧简文》记载:“简者求事之词,璧乃质诚之信,龙即传奏之驿”,说明了简、璧、龙各自的作用。而李昪投龙仪式则直接把告文刻在了玉璧上,是合简、璧为一了。最后他的家人,把这块玉壁放在他的墓室里面。
所以这是真的,是老的物件,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只能在博物馆和拍卖行才能看到的物件。)
“这是真品吗?”邱美玲有点震惊……….
“当然是真的,你看这铭文,我爷爷拿到南京博物院,找人鉴定过,的确是南唐皇帝用过的。你不在拍卖行或者博物馆,都见不到这种物件。”听见邱美玲质疑,段公子斩钉绝铁的回答道。
“哇……..,那值多少钱啊?”邱美玲满眼崇拜的看着我,有点略带惊喜的问,嘴角的弧度变大了…………。
“200多万吧!以前香港拍卖行卖过一块,大约280万港币!”我充满惊喜的告诉邱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