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苻重兵变,截断洛阳周边交通,预备前往淮北的七万军队,退返陕城就粮后滞留当地。这之中既有中兵,也有洛州兵,为免卷入叛乱,保险起见只好原地待命。因为事前准备不足,一时间,陕城至函谷关下,堪称人满为患。
元末明初诗人唐珙《韩左军马图卷》中,“长河冻合霜草干”与“中军饿守函谷关”两句用在此时也极为应景。
窦冲请命入洛,走陆路显然不利于掩藏行迹,至于水路,更是难走。
苻丕任征南大将军之前,常年镇守蒲阪,因此在挂帅攻打襄阳时,将蒲州水军被抽调大半,留下的水军还要维持沿河军事防御,以及关东往关中的漕运。
魏晋时气候转寒,苻重兵变时,虽只是十月下旬,但黄河已开始流凌,而在陕城东向河道峡谷,本就有人、神、鬼三门,此时乘船入洛,风险极大。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中就有记载,黄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至广陵故城,临江观兵,夸耀武力以震慑吴国。平阿人蒋济时为尚书随行,以水道将有阻塞,不利行军,作《三州论》劝谏,但曹丕不听,结果数千艘战船因为河道结冰无法前行。
当时正值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资治通鉴》中记载,东晋成帝司马衍在位初年,渤海湾北部,平州肥如、昌黎、平郭沿海,连续三年冬季封冻,冰上可供车马乃至数千人的军队往来。
为了出人头地,窦冲决意冒险,出长安后的第一站,他来到渭北的万年县。此时的万年令是太子洗马慕容宝,可窦冲要寻的却另有其人,在主动向苻坚请命前,他去蓝田拜会了隐士王嘉及其弟子,以吕氏故旧的联系换得支持,再往万年邀当地望姓寇氏襄助。
冯翊万年寇氏是寇恂(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代,东汉末年为割据汉中的五斗米道首领张鲁治下豪宗,后来张鲁主动归降曹操,受到宽待并嫁女于曹氏子,其麾下徒众数万户被北徙,充实到邺城、长安、洛阳等地,五斗米道也因此在北方由上至下、或明或暗的传播开来,又称天师道。
寇氏因为是徙户,与蜀汉灭亡后被迁到河东的薛氏类似,在三辅遭到当地衣冠望族的歧视,其家世代信奉天师道,西晋末年以来,在万年、下邽聚众筑垒,联结乡里,为当地强宗。北宋时,促成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宰相寇准,就是这一族后人。
自西晋末年以来,各地叛乱者多有借道教名义起事,因此遭到统治者厌恶。而在后赵之世,来中原弘法受挫的佛图澄,投效霸主换取庇护,先后辅佐石勒、石虎这对叔侄,在朝中被尊为大和尚、国师,于各地建寺近九百所。
为此,天师道在北方受到压制,但佛图澄并未利用权位在后赵境内禁绝道教,与世代信奉天师道的冯翊寇氏也就结下善缘。王猛年少时为释道安推荐,师事于佛图澄,后来隐居华阴,评析率军北伐驻兵灞上的桓温,就是借助寇氏在三辅的宗教势力,在徒众中扮做运粮民夫混入桓温军营。
不过前秦时,因为信奉天师道的缘故,寇氏在仕途上难得高位,主要的三支分掌族中权柄。寇登自苻健时起,历经五公之乱至今,一直担任蒲津监。寇明留居万年,聚众自守,把控当地渭河北岸,被推为垒主。寇修之为天师祭酒,三辅天师道徒众首领,结交豪望勋戚。
佛图澄病重后,化名麻襦的王嘉预感后赵大乱将起,本就是陇西人的他回到关中,借天师道之名隐居于终南山(位处秦岭中段。苻健立国之初,王嘉的弟子张靖率先追寻而来,仿效秦始皇时“长人见于临洮”,即十二金人故事,在家乡新平宣称“苻氏应天受命”云云,以为祥瑞,结果讨好苻健不成,反遭怀疑用心被关入牢狱。
同年,因大雨不止,黄河、渭水泛滥,之后又起蝗灾,趁着百姓自发迁徙的混乱,王嘉旧时徒众得寇氏之助陆续迁入关中,反过来也扩散了天师道在三辅的影响力。而且,蒲津监寇登还出面假作巨人木屐、足迹上报朝廷,为张靖圆谎,苻健多方顾虑之下,以此为台阶将张靖赦免。
与吕隆同窗的寇赞、寇谦兄弟就是寇修之的儿子,窦冲入洛游说吕光时,十一岁的吕隆已经升入太学,与十五岁的寇赞、十三岁的寇谦成为同窗,寇氏因为循家族传统信奉天师道,名后通常加一之字,俗名寇赞之、寇谦之。
时人重家讳,即避免与父、祖名讳相同,而作为天师道标识的之、道等字则无需避讳,所以用这些字眼来取名极为常见,如王羲之、王凝之、王蕴之,三代人皆是如此。
前秦灭仇池国后,将其宗室迁徙到关中,作为安抚,苻坚庶长子苻丕聘娶杨氏女为妻,加上杨氏祖上也是略阳氐人,曾在陇右定居,很快就融入勋贵阶层。而在普通的仇池氐人眼中,更将苻坚视作威名赫赫的豪杰、首领,远强过只知内讧的杨统、杨纂叔侄,因此有着很强的认同感,不似前燕慕容氏那般潜藏着强烈的复国情绪。
苻丕之妻,即为前仇池末代国君杨纂之女,他以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长乐公在蒲阪镇守时,麾下僚属分为三个系统,在军府、州府之外,还有其封国官员,如军府左司马杨膺,州府左长史杨辅、右长史王亮,长乐国侍郎姜让。
杨膺是苻丕妻兄,也就是大舅哥,杨辅则是杨统之子,虽为杨膺族叔,却因父辈嫌隙延续,两家互不对付。王亮出自京兆王氏,为建威将军王抚之子,姜让出自天水姜氏,为陇西太守姜衡之子,这二人相当于由长安委任、配属,意在加强对宗藩的监控。
西晋末年,白马氐首领杨飞龙无子,于是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杨茂搜继任首领后,为避齐万年之乱,率部回到仇池立国,死后长子杨难敌继位,依族中习俗与弟弟杨坚头分领部曲。
前秦时分为五支,实为同族,分别为杨难敌、杨坚头两兄弟的后代,最早逃来的是杨佛奴、杨佛狗兄弟,二人的父亲杨宋奴是仇池第三代国君杨毅之弟。
杨难敌死后,杨毅继位不久,杨坚头长子杨初叛乱杀死堂兄杨毅夺位,杨宋奴成年后又谋杀杨初,但夺位失败,被杨初之子杨国所杀,之后杨国又被叔父杨俊杀死夺位,其子杨安也逃来前秦。
前秦灭仇池时,先后投降的杨统、杨纂叔侄,前者是杨俊的少子,后者是杨俊长子杨世的儿子。
深受苻坚信重的大将杨安,与娶了苻坚次女的杨定,以及杨纂、杨辅、杨盛,为同辈族兄弟。而娶了苻坚长女的杨壁,血缘则远的多,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白马氐首领杨腾的次子一脉,杨腾也就是杨飞龙的高祖父。
仇池、武都二郡毗邻汉中,巴郡、汉中本就是五斗米道起源之地,氐人又向来崇奉鬼神之说,也受到一定影响。陈寿在《三国志张鲁传》中就记载张鲁“以鬼道治民,自号师君”,作为仇池国统治阶层的杨氏与天师道关联颇深,尤其是与其他几支同族关系一般的杨安。杨安常年在外领军,又子嗣不丰,其妻妾为此随寇氏学道,若不是淝水之战后前秦国中变乱,两家已经结为姻亲。
杨安奔秦时,杨佛奴、杨佛狗已居高位,他在最为惶惶、落魄之际,受到苻坚厚遇,此后一生忠心效命。灭仇池后,苻坚善待杨统、杨纂,杨安也没有丝毫抱怨,他大半辈子尽在戎马倥偬中度过,几个儿女都是年幼夭折,只养活一个女儿,因出生时以素锦包盖,就取了小字帛儿。
襄阳攻克,杨安病逝时,杨帛儿才十三岁,尚未及笄,她幼时即受家中女眷影响,诵读道书、打坐练气,还曾在国子学与前秦国中贵族子弟一同受教。寇谦之、吕隆相继升入太学后,杨帛儿也改为去往宫中学官,由于父荫待遇与宗女等同,并兼修礼节,与苻蕾、苻桐等人为友。
通过一层又一层的人脉关系掩护,窦冲才得以避过苻重耳目,由蒲津入河东,再由孟津入洛阳,秘密抵达吕光私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