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油灯光暗了许多。
徐公公本想进去拨一拨灯芯,偏头一看,发现皇上靠着椅背,打着盹。
见状,他轻手轻脚往外退。
皇上小憩时,若叫他打搅了,定会不高兴。
外头传来脚步声,似是有人来了。
徐公公赶紧出去,对来人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来人正是邓国师。
邓国师低声问:“有其他人面圣?”
“皇上打盹呢。”徐公公答道。
邓国师面露意外之色。
左右有侍卫与小内侍,不好说话,邓国师便进了偏殿。
见徐公公跟进来,邓国师问:“这个时辰打盹?”
“昨儿睡得很差,”徐公公谨慎极了,饶是知道此处无其他人,还是多观望了两眼,才上前一步,压着声道,“好像是梦见那位了,一直说胡话。”
那位。
邓国师呵的笑了声。
他当然知道是哪一位。
能让皇上闭口不谈、又耿耿于怀的,只有先太子赵临。
赵临,是皇上的心病。
那是一根刺,一直扎在皇上的心窝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痛得厉害。
这也难免。
这对兄弟,年纪相差了八岁。
皇上在“人之初、性本善”时,兄长已经跟着父亲与父亲的部下,展现了他行军打仗的天分;
皇上能听懂大臣们在商讨的大小事务时,兄长已经作为先锋,打了许多胜仗;
皇上在替父亲稳定内部问题、琢磨内政时,兄长带领着一众骁勇战将,连下两州六府,得所有人赞天下奇才。
……
他从来都在“仰望”。
即便现在是皇上登基、改元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他也没有踏实。
邓国师看得太清楚了。
皇上不能不用老臣,又忌惮老臣;他想超越父兄,又始终在父兄的阴影之下。
大周的这位帝王,自负又自卑。
哪怕再多坐几年龙椅,他也依旧如此。
朝中不是没有年轻臣子涌现,只是,在皇上看来,他们与老臣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毕竟,在他父兄的年代,乱世之中,向来是谁的拳头硬谁说话。
皇上长在那个时候,深深记住了这一点。
以至于,如今虽不是大一统,但也绝不是乱世,可皇上内心里就觉得,能领兵打仗的大臣的拳头很硬。
拉拢不了、忠心不够、时时警惕。
也正是因此,邓国师才会有“一步登天”的机会。
他邓国师,与赵挥、赵临没有一丁点联系,与一众老臣也没有牵连,他孑然一身,他才得了皇上的信任。
这也正常。
他思皇上所思,恼皇上所恼,与皇上一条心。
“皇上可真是太难了。”邓国师长叹。
徐公公深以为然:“是啊,太难了。”
叹完了,两人相视一笑。
若非皇上如此艰难,怎么会有他们的蒸蒸日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