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一馍善举(2 / 2)

“我还是跟你在一起,回去也睡不觉。”

“好。”

唐天没有多说,只是跟着玲儿静静地坐在院内,静静地等待。

“唐大哥,你说,如果纸条是小乞丐留在厨房的,那小乞丐是什么人?”

“我也不清楚,当时我看他在墙角挺可怜的,就拿了个馍给他,却不想,回来时,他身边多了一个老乞丐,你一定猜不到当时的情景。”

“当时怎么了?”

“一个馍不够分,小乞丐只是把馍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就把馍给了老乞丐。”

“这孩子真孝顺。”

“是呀,可惜了,如果这里战火再起,怕是大家也无宁日。”

“你是说老乞丐让小孩子送的纸条。”

“也许吧。”

唐天还不能确定,因为他发现,自己跟本没有看清楚老乞丐的脸,甚至连身高都没有,怎么会这样呢?

玲儿看着唐天含糊其词的答话,接着问道:“唐大哥,城内不可一时有这么多敌人。”

“是,敌人应该蓄谋已久。”

“看来,这个刘豫不简单。”

刘豫蓄谋已久。

唐天开展回想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杨进兵困凤凰山、刘麟进青州、杨四娘被困十八水寨、自己身陷漳水河,仁昭公主返金国、现在的兵围公主岭。

难道这一切都是精心设计,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刘豫真是高人,或者说他身边有高人。

“你们怎么都没睡?”

上官清儿从房间里走出来,看着院子里的苏玲儿、唐天,轻身来到二人身边,细语道来。

仁昭公主居住的宅院,说来却讲究,分前中后三院,唐天每次带着大家过来,都住在前院,因为中院和后院住的都是女眷。

倒不是什么瓜田李下之闲,主要是唐天闲她们太吵了,叽叽喳喳如同一群鸟鹊。

上官清儿自然是不想惊动了中后院的丫鬟们、仕女们。

“上官姐姐,你看看这个。”

玲儿把纸条递给上官清儿,然后又一副不怨我的表情看着唐天。

“这是刚刚一个小乞丐送来的,现在高将军已经派人去捉了。”

上官清儿玉手轻动,借着灯光,认真细致地查看纸条。

“唐大哥,派谁去东城门了。”

“应该是翟家父子,怎么了?”

唐天听说上官清儿询问东城之事,脑子迅速转了一转。

“唐大哥,东城靠海,最靠近我们的码头,我们的物资大部分都在码头的仓库。”

不等唐天答话,上官清儿接着说道:“唐大哥,我们还是去码头看看,完颜将军守码头怕是有失。”

“好,马上去看看。”

唐天经过上官清儿提醒,也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敌人如若从东城进城,一定走海路。

上官清儿、唐天等人带着上官清儿的女兵,快马直奔码头。

金将降将完颜都把守码头,这是仁昭公主临走时的安排。

唐天不明白仁昭公主为何如此安排,他相信仁昭这样的安排一定有她的道理。

马队如同飞箭一般出了东城,现在的公主岭城四城都是高宠安排布置的军队把守,相比之下,东城兵力最少。

“唐大哥,高将军把防守的重点都放在西城方向。”

上官清儿的言下之意在明显不过。如果一旦敌人走海路由东城攻城,怕是公主岭城危矣。

“上官,你们主张守城,是因为只守西城一处,有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是如果守四城,怕是兵力不足。”

“是呀!这么好的一座城,大家付出这么多心血,怎么能白白就送给金人了。”

“没错,大家都接受不了,我也接受不了,不管救不救仁昭公主,我也不舍得自己亲手建的城,就这样拱手相让。”

唐天知道现在上官清儿还执意守城,现在整个军中,只有他一人提出撤离军民弃城。

“唐大哥,现在百姓一心,我想就是大家战死,也死而无憾。”

百姓一心。

希望大部分人能万众一心,一定有人因为害怕早已暗通金人,要不然怎么会混进来几千的敌人。

“上官,你说得对,百姓一心能战,却不一定能全胜。”

唐天不好打击上官清儿的积极性,行军作战,齐心协力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实力,如果实力对比太过悬殊,也是必败,只是败得高大尚。

“我也知道,只次刘豫和金人应该兵力不弱,可是我们也是有几万兵马,而且还有城内二十万百姓。”

唐天不想再同上官清儿争论,因为上官清儿所说这一切因素,都经过他衡量对比。

刘豫有十万兵,其中精锐少说也有五万兵,这些军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来,可以说大部分是原来大宋的禁军。

济南府为北方重镇,金兵过太原后临京第一道就是济南府,可是说是防守金人的陆路长城,兵械一定齐整。

现在刘豫称帝,一定是因为有钱粮和兵械,兵将自然不用多说,逃散的禁军不下几十万,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者笔笔皆是。

别说十万兵,就是二十万、三十万兵,只要给了粮响,再许以高官,自然而然就成了。

现在刘豫十万大军压境平城,应该志在必得,而且还有金人几万人,区区一个公主岭城挡不住。

这是唐天的结论,也是唐天极力主张北上救仁昭公主的主要原因。

唐天带着上官清儿来到码头,完颜都正率着亲军出来迎接。

“完颜将军,军务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没有什么变化。”

大战将至,怎么可能全无变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