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以来,镰仓幕府做了大量的战争准备。
幕府不但下令抽调每一个武士,每一个地侍(足轻,还要求所有人都捐献钱粮,铁器,马匹。
就是京都的皇室和公卿,也纷纷毁家纡难。幕府更是借机大肆勒索商人,大小商人一律捐出大半家财。海商和渔民的所有船舶,也一律征用。
北海道的虾夷人马匹,能征用的也要征用。
举国体制下,日国的战争兵费和物资,滚雪球一般急遽积累,爆发出了可怕的潜力。
幕府计划的非常周祥。抗元大军分三批动员。
第一批是一个月内动员十六万人,这些人以幕府直属军团、京都禁卫军团、各国武士、地侍为主,甚至还有各大寺院的僧兵,几乎都有甲械,战力强大,属于主力重兵集团。
第二批动员是十月上旬前完成,再次动员十六万人。这些人以足轻和青壮为主,还有部分山贼、海盗,虽然已经在各地训练了一个月,但因为兵器奇缺,要等到十月上旬才能成军。
第三批动员要在十一月中旬完成,数量高达二十万,几乎都是百姓青壮,包括农民,渔民,猎人,樵夫,矿工等。
如此一来,等到两个月后的十一月中旬,幕府武装的军队,超过五十万人!
除此之外,幕府还成立总匠所,将数万铁匠、刀匠、木匠、皮匠等民间匠人征用起来,日夜赶制兵器盔甲。
在幕府的刻意渲染下,元寇占领下的九州岛,已经成为人间地狱。元寇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穷凶极恶的嗜血凶兽,除了上下一心拼死抵抗,根本就没有其他活路。
于是,为了活命的日国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人都豁出去了。
倘若元廷知道日国竟然能爆发如此潜力,一定不会轻易发动两次征日战争。日国是个封闭自大的岛国,越是这样的国家,面对外敌时的凝聚力也就越强。
其实也正常,元军征讨陈氏越国(安南时,安南也一度大暴兵,动员几十万军队和元军死磕,最终保住了社稷。没道理安南能做到,实力更强的日国反而做不到。
而北条时宗最担忧的是,在第二批动员完成之前,九州岛的元寇就来主动攻打本州,那势必会影响动员令的执行。
果然,幕府“被官”,也是幕府四大重臣之一的佐藤业连出列说道:“执政殿下,如今神国只完成了第一批动员,兵甲尚未完全足备。倘若此时元寇北上,我等就被动了。”
他的担忧,不光是北条时宗担忧的,也是在座绝大多数人担忧的。九州十万大军的覆没,让他们对元寇的战力心怀恐惧,没有两倍的兵力优势,是不敢和元寇对决的。
每拖一天,神国的军力就增强一分。可问题是,元寇会老老实实的在九州岛呆到下月上旬?
来自京都的熙仁皇太子,虽然年仅仅十五岁,却也忧心忡忡的说道:“本殿最忧虑者,乃元寇从西海沿边北上,直入京都。如此,则朝廷危矣。本殿认为,将大军全部云集关东,实为不妥。”
这番话,当然是京都的天皇公卿教他说的。幕府为了和元寇决战,将京都地区的军团抽调一空,造成京都极度空虚,这让京都朝廷很是不满。
皇太子的担忧,除了在座的朝廷公卿感同身受,武家权贵们却不以为然。
京都被元寇攻下又如何呢?就算朝廷被元寇一锅端,不是还有幕府么?反正皇太子和几位亲王都在这,神国皇统断绝不了。而且关西多山,倘若元寇真的攻打京都,还能拖延时日,让神国大军准备更充分,到时打败元寇,夺回京都就是了。
在掌握实权的大武士们看来,关东的重要性,远胜于关西。镰仓城的重要性,也更胜于京都。
虽然熙仁皇太子坐在最尊位,但北条时宗根本懒得搭理这个少年,别说皇太子,就是天皇陛下,他又何曾真当一回事?北条氏插手天皇和将军废立,也不是一次了。
这就是此时日国政局的吊诡之处了。天皇说了不算,幕府将军说了也不算,真正说了算的,是幕府权臣北条时宗。
“殿下安心就是,只要有神国大军在,天皇陛下万世一统的基业,仍然帝运长久。”北条时宗对熙仁皇太子行礼说道,算是直接表态顾不上京都了。
北条时宗也是没有办法,须知五指紧握才是一个拳头,倘若到处分兵,处处设防,如此是元寇对手?必须将全国的兵力聚集起来,才能消灭元寇保卫神国。
北条时宗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紧锣密鼓的总动员之际,李洛的征东大军已经出动了。
…………
九月十八,李洛只让小心谨慎的朱颔统带一万江南兵驻防大宰府,然后在马关海峡汇合了罗昱和郑和的水师,过濑户内海,沿丰后水道,进入日国东海,再沿海北上。
出征的前一天,李洛再次给大都上了一道奏章:
“臣李洛再奏圣君陛下……军情如火,与其困守九州岛,不如以攻为守。臣遂于九月十八,率数万疲兵冒死北上,攻打日国关东……然敌军十倍于我,或恐再难拜见圣主,唯肝脑涂地,马革裹尸,扬我大元天威于异域……”
“伏请朝廷速发偏师急援,不使前功尽弃……日国骄狂难治,民风尚武,若无数万蒙古精兵,势不能治……”
这封奏章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表忠心,要援军,督促忽必烈大叔先派点兵马来帮忙,再发大军一举消灭日国。
李洛估计,倘若只是派个两三万人,一个月之内肯定能来。他只要坚持一个月就行了。
为何不攻打更近的日国京都?因为日国大军如今云集关东,倘若打关西,幕府完全可以忍痛不管,继续在关东聚集兵马。
李洛的战略很简单,不给幕府继续暴兵的方便,要给幕府不断放血,干扰日国的总动员。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干掉日国的水师,让幕府好不容易征调的船只,再毁于一旦。幕府没了船,就是武装起几十万军队,也无法再攻打九州了。他就可以回到九州岛继续混日子。
要实施这个战略,当然要战术欺骗。
巨大的船队,当然瞒不过沿海日人的眼睛,东征军北上关东的消息,不可能是秘密。然后……无用。因为,此时是东南风,帆船的速度,比奔驰在曲折道路上的马更快。
所以,等到四天后征东大军到了江户湾以南两百里的海域,幕府仍然没有接到元寇北上的军情。
九月二十三日,征东大军到了距离镰仓城百余里的伊东半岛,幕府才接到元寇北上的消息。在镰仓城内山殿研讨军略的北条时宗,闻报大惊。
今天才二十三啊,可是元寇已到……
紧接着,北条时宗又接到军报,元寇并没有来镰仓城和江户湾,而是直接在伊东半岛登陆,往富士山的方向行进。据探马观察,元寇登陆的兵力,有七八万人,其中骑兵近两万!
从伊东湾登陆,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关东平野,而且是日国人口最密集的腹心之地,七八万元寇倘若大肆破坏,那还得了?
要是以逸待劳,放任元寇一路杀到镰仓城,那不知道要受到多大损失。更别说对军心士气的影响了。
所以,必须主动出击,将元寇堵在富士山以东,不让元寇继续深入。
几乎所有大武士以及京都来的公卿大臣,都和北条时宗想法一致。这是最正确的。不可能眼睁睁看到元寇在人烟繁庶之处荼毒,而十几万大军坐守镰仓不管的道理。
然而,北条时宗等人万万想不到,李洛压根就没打算登陆后一路平推到镰仓,他只不过是调虎离山罢了。
这根本就是阳谋。他一旦在伊东半岛登陆,摆出大举进军内陆的姿态,幕府大军不可能坐视不管,必然会南下围堵。
如此一来,江户湾一带就空虚了。那么,他的水师就乘机直入江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