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顿,你写得真好!”乔安由衷赞叹。
“我姐和财迷姐也说写得不错,还建议我公开发表。”霍尔顿得意地笑道。
“的确应该公开发表,如果只在小圈子里流传,可起不到澄清真相和唤醒民众的作用。”乔安将手稿还给诗人先生,“投给《米德加德论坛报》怎么样?”
霍尔顿摊手叹气。
“我们学院的一位学长,去年毕业后在报社任职,跟我交情不错,我过来之前约他喝咖啡,问他这样的文章能不能发表,他看过以后告诉我恐怕不行,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审查空前严格,如果发表我这篇文章,报社就有被查封的风险……”
乔安皱了皱眉,问道:“在城外或许能找到不受新闻监管的小报,可惜这样的报纸影响力也很有限。”
“财迷姐说亚当斯先生在新·阿瓦隆发展的不错,认识《约顿海姆新闻报》的主编,他们应该很乐意发表这篇令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难堪的文章。”霍尔顿摸着下巴,面露诡笑。
通过敌国报纸伸张正义,发表抹黑本国政府的文章,乔安越琢磨越不是滋味……这算不算通敌叛国啊?
正纠结的时候,霍尔顿问道:“乔安,我记得你在亚尔夫海姆报界有朋友,可不可以在那边也投稿试试?”
乔安想了想,说:“我认识《来顿邮报》社的编辑和记者,我可以试着帮你打听一下,争取发表在头版。”
莱顿港也属于亚珊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霍尔顿这篇文章,算不得家丑外扬,乔安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另外,我有一个想法,其实咱们没必要拘泥于实体纸媒,云网的新闻版面也在征集稿件,不妨也投稿试试!”霍尔顿兴冲冲地说,“如果我能在云网上公开发表这篇文章,世界各地的云网用户都能看见,影响力将比任何一家地区性报纸都要大得多,你觉得怎么样?”
乔安迟疑了一下,心中那架天平最终还是偏向了“伸张正义”的一方。
“不妨试试看。”
……
事情的进展比预想中更顺利,短短一周过后,霍尔顿提交的稿件就通过线上审核,发表在“云网新闻”最显眼的版面,当天就有逾万云网用户阅读了这篇文章并且留言评论,引发热议。
乔安施法检索了一下新闻评论区,利用关键字进行归类,发现绝大多数用户支持霍尔顿曝光真相,严厉谴责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颠倒黑白、残害原住民的卑鄙行径,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并不只是一句空话。
“维穆尔河谷惨案真相揭秘”引发的议论迅速升温,舆论阵地随之由网上转移到现实。
其后不久,《莱顿邮报》和《约顿海姆新闻报》也都紧跟云网新闻的脚步,发表了这篇揭秘文章,推波助澜,使这起事件的热度进一步升温,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除了米德嘉德殖民地与帝国本土,其它各国媒体也都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各大报刊还通过社评对洛根·沃尔松格之死表示同情,对于放纵病毒戕害原住民的米德加德殖民当局,则持严厉的批评态度。
感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殖民地政府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意识到继续滥杀只会使米德嘉德重燃战火,决定息事宁人。
然而以沃尔松格家族为首的原住民,已经被殖民者的背信弃义与血腥屠杀彻底激怒,断然拒绝妥协。
尼克尔斯总督试图请卡斯蒂斯爵爷出面缓颊,爵爷却以卧病为由婉拒,坦言事已至此,自己出面也无法消除沃尔松格家族的怒火,种族仇杀恐将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米德加德地区的战争,殖民地当局有必要早做准备。
尼克尔斯总督被爵爷的警告吓了一跳,赶紧致信帝国内阁寻求援助。
然而帝国本土也不太平,弗兰克太子主持的改革计划已经推行两年,对这个体制臃肿、积重难返的老迈帝国而言,从经济、宗教再到土地制度的激进改革好比一剂狼虎猛药,非但没有革除弊端,反而加剧了阶层矛盾与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
延续1600多年的神圣亚珊帝国日暮黄昏,宛如一座外表恢宏、内里分崩离析的大厦,已然摇摇欲坠。
如果说激进派主导的改革是一场出于好心反而办了坏事的“人祸”,那么1624年春天席卷帝国西北内陆、十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无疑是一场残酷的天灾。
圣光教廷组织高阶神职人员分赴旱情严重的地区,施法呼风降雨。
然而在这种极端干燥的季节里,人工降雨形同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灾情。
帝国内陆的广大乡村,众多中小农户已经在改革中失去大部分土地,再加上旱灾的摧残,纷纷迎来破产的厄运。
有点积蓄的破产农民还能出海谋生,迁往新大陆讨生活,连船票都买不起的赤贫阶层,就只能拖家带口的逃荒乞讨。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流民泛滥都是极度危险的动乱征兆。
神圣亚珊帝国也没能逃脱历史规律,从1624年春天掀起的零星暴动,到了当年夏季,已然演变成一场本世纪以来波及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深远的农民大起义,帝国大地上燃起的野火,日益显示出失控的趋势。
帝国内阁的执政者们为了平息国内烽烟四起的动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自顾尚且不暇,哪还顾得上替米德加德这块海外殖民地操心。
尼克尔斯总督呈交的文书,久久得不到回复,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
自从霍尔顿的文章公开发表,乔安就特别留意安德森太太的情绪变化,唯恐她从街坊邻居那里听到风声,了解儿子之死的真相过后,再次精神受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