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儿的疑问,使乔安记起自己当初撰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也曾有过与她相似的天真想法。
然而那篇论文后来的遭遇,给了他不小的打击,往后写论文的时候就不敢在文体方面放飞自我,时刻警告自己要遵循规范的格式,不要使用什么华丽的辞藻或者文学手法,行文力求严谨,用词力求精确,至于文章因此变得枯燥……大家都是这么写论文,凭什么就你特殊?
时隔一年,从朵儿口中听到这些似曾相识的质疑,乔安心里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似乎觉察到他心情不佳,朵儿柔声安慰:“维达先生,其实您没必要在意我这种外行人的意见,应该把论文拿给主人看,专业人士的看法,对您而言更具参考价值。”
乔安听了她这话,点头不是,摇头也不妥当,最后只能含糊着回答:“谢谢你的意见,我会认真考虑。”
回到书桌跟前,乔安把论文手稿检查了一遍,心里还是没底,索性接受朵儿的劝说,施法把论文发给莫里亚蒂导师,请他抽空看一看。
两个小时过后,乔安收到导师的回信。
莫里亚蒂教授对他这篇新作给予出乎意料的好评,至于乔安担心的文体风格,教授先生认为毫无问题。
“当你还是一个新人的时候,我的学生,在学术论文中使用文学化的手法是不合规矩的,编辑和审稿人可能据此认为你年轻气盛,心态浮躁,不适合搞严谨的学术研究。”
“然而当你不再是学术圈的菜鸟,已经成为颇有名望的学者,业内公认的天才新星,那么文学化的写作手法就不再是缺点,反而会成为你独树一帜的论文写作风格,变成一个加分项。”
导师的回信,使乔安在放心之余,也意识到一个不那么令人愉快的现实。
行业中,乃至社会上,很多所谓的“规矩”,只不过是用来区分不同地位的台阶,一旦你爬上那级台阶,就不用在意脚下的“规矩”了。
抛开心头杂念,乔安拿起导师帮他修改过的论文稿,塞进大信封,寄给《奥法通讯》编辑部。
了却了这桩心事,乔安又回到实验室,翻开笔记本,查看最近一段时间随手记录下来的奇思妙想,从中选出最有趣的那个点子,决定立刻尝试一下。
“朵儿,我要进行一组新的实验,可不可以帮下忙,当我的助手?”
“没问题,维达先生,需要我做什么,您尽管吩咐。”
“去找一些木材来,我要做一组实验用的标靶。”
“好的,请稍等,我马上就给您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