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141,敢于反抗者,杀无赦,夷三族。
朱阳闻言脸色冷峻:“恐慌又如何?难不成他们还能去投满清鞑子不成?”
顾炎武索性直言:“没错,如果废除八股取士,一些文人必定会去投奔满清鞑子的。”
朱阳冷笑:“好,他们愿意去投就去投,只不过就不要怪我朱阳心狠手辣。”
“胆敢投奔满清鞑子者,夷三族,追索祖上五代,皆封恶谥,永世不得入华夏半步。”
“此外,锦衣卫将会入满清境内,追杀其人,不死不休。”
对于这些不满的士人,朱阳根本不会有一点的心慈手软。
因为这些人根本没有一点忠君爱国之心,他们考试做官要么是为了个人私利,要么就是为了家族利益,至于国家百姓?
那是一点都不会放在心上的。
这样的人不杀了,留着干啥?
感受到朱阳散发出的冰冷的杀意,顾炎武不由的叹息一声,希望聪明人多一些吧。
不过,顾炎武也不再反对了。
毕竟他本来对八股取士就不赞同,之所以出言反对也是为了国家稳定。
不过,既然朱阳决心已定,顾炎武也就不再反对了。
毕竟这位山阴王,严格来说也算是开国皇帝了,有太祖皇帝之风,杀伐果断,是不可能受任何人掣肘和裹挟的。
说到这个,朱阳心中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或者说是一群人,那就是晋商八大家。
这八大家依靠给满清输送军械和物资,现在可是混的极好。
这样的人,必须满门抄斩。
恩,一会就去把晋商八大家给砍了。
顾炎武他们绝对想不到,朱阳这个时候想着诛杀晋商八大家满门的事情。
顾炎武没有问题了,其他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反对的。
毕竟他们内心都是非常反感八股取士的。
“大王,废除八股,臣等自然没有意见,可是该用什么科目来进行科举呢,还请大王明示。”
朱阳也不废话:“我欲将科举设为礼仪、常识、策论以及体魄四科。”
朱阳直接把后世公务员考试内容给弄过来了。
所谓礼仪就是思想教育。
主要就是忠君爱国教育以及诸多先贤英雄事迹教育。
常识内容就很广泛了,各种各样。
策论主要是挑选有真知灼见的大才。
体魄就不用说了,朱阳可不想自己的大臣个个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软弱书生。
野蛮体魄,文明精神。
太祖所言甚是。
八人直接懵。
完全不知道朱阳说的这些是什么。
当下朱阳就把这四科给八人详细讲述了一下。
好一会功夫,八人明白了。
咱这位大明山阴王,显然是一个注重经世致用的主。
这一点倒是符合众人的想法。
这八个人除了吴伟业是一个纯粹的清流文人,其他几人可都不是一般的文人,他们都深刻的认识到,单纯的读书是不行的,知行合一才是正道。
朱阳定下的这些科考内容,充分的彰显了心学的思想。
定下了科举内容,剩下的便是编写考试用书。
因为朱阳定下的这些内容,是前所未有的,不编写考试用书,大半的读书人都要抓瞎。
朱阳科举是筛选人才,统一统治思想,并不是为了为难人。
所以,朱阳便让八人编写一套科举考试参考丛书。
也就是做个参考用,主要是为了告诉读书人该学什么。
再也没有通过科举来调整读书人学习内容更好更快的方式了。
如果放在往常,朱阳这样搞,那天下读书人肯定是要反了。
因为这相当于把他们十几年苦读的四书五经给废了。
他们怎么可能答应。
但是现在,朱阳完全不在意。
谁敢造反,直接杀了便是。
强大的实力便是朱阳最为充实的底气。
好在这八人都是学富五车之人,个个满腹经纶,编写一套科举参考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况且,他们各自都有弟子,可以把自己的弟子喊来一起参与。
对于这样的事情,朱阳完全不在意。
这两个事情商议完毕,众人离开,朱阳把宋虎臣招来。
“虎臣,我与你大军三万,为我扫荡Ah和江、西两省,可有问题?”
宋虎臣一听朱阳让自己出征,顿时无比高兴。
他早就眼红许定川了,一人拿下河南、山、东两省,好的功劳。
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
宋虎臣顿时躬身抱拳:“将军放心,如若拿不下,属下提头来见。”
朱阳笑骂一声:“滚蛋,老子要你的头干啥,好好给我完成任务就行。”
宋虎臣嘿嘿一笑:“将军您就瞧好吧。”
朱阳点点头,宋虎臣这家伙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其实是一个不下于许定川的将领。
这家伙也不知道受了谁的点拨,现在居然开始研究起兵法来了,军事素质与日俱增。
这也是朱阳为什么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原因。
许定川固然是一个帅才,可是总不能所有的军事任务都交给他吧。
不管是从什么角度考虑,这都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宋虎臣是第一个练出军阵的将领,军阵一出,堪比散仙。
朱阳再让辛辰子随他出征,就可以保证他的安全了。
辛辰子实力还是不弱的,一般的剑仙散仙都不是他的对手。
宋虎臣第二天就出征了,朱阳在城外为其送行。
之后,朱阳传信给在苏州的夏怀龙,让其领兵扫荡浙、江和福、建两省。
之所以这么做,一个是扩大地盘,另一个就是对付吴三桂。
朱阳选定的与吴三桂大战的地方便是在两湖之地。
这些事情搞定之后,已经到了登基之日。
这一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属实是一个好天气。
朱阳在一众文武大臣的簇拥下,在南京皇宫正式登基称帝。
年号:神武。
是的,这是朱阳钦定的年号。
于是朱阳便被称为神武帝。
纪年便以年号纪年,神武元年便到了。
朱阳打算这个年号一直用下去,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