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扬州通判(1 / 2)

九月中,全绩从临安府出发,经湖州、常州,入镇江府,再渡江北进淮南,终至扬州。

时见扬州城,全绩一入淮南整个城池状态都发生了转变,大量戴甲者出入城墙,城楼戒备森严,与江南的散漫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全绩于城南寻了一茶楼落脚,准备好了拜帖,欲出门打听赵范的住处。

半个时辰后,全绩明了赵通判的住处,买了些礼品,去登门拜访。

车马落定,全绩在府门前与小吏通达姓名,片刻后小吏引全绩入正堂,堂中端坐一人,三十年纪,体态微胖,长须,短刀眉,头戴一冠,姿态威严。

“你是何人?有何事要见本官?”赵范,字武仲,潭州衡山人,赵忠肃二子,进士出身,少随赵帅从军,参与过保卫襄阳、随州的战役,屡破金军,于嘉定十四年被朝廷授予京湖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恰逢赵帅病故,在家丁忧复起,授直秘阁、扬州通判,其人博学多知,为人稳健,颇具其父之风。

“光化县主簿全绩拜见赵通判,久仰赵通判之盛名,今日特来拜会,乞求相交。”全绩拱手应答,做得极低姿态。

“呵,某有什么盛名?只是以打仗出身的秀才罢了,你既要去京湖,为何南辕北辙来江淮?”赵忠肃一死,赵家势力一落千丈,仅从赵葵而言,本来他已经被授任为知枣阳军,如今却变成了庐州通判,正副之差也说明了朝廷的态度,前人的功绩套不到后人身上,人走茶凉展现的淋漓尽致。

此时赵范认为全绩找错人了,史弥远现在正在竭力培养从子史嵩之掌管京湖事宜,全绩要献殷勤需去史家门户。

“赵通判,绩虽微末,但也不是势利之人,要不然也不会寻郑先生讨来拜帖,拜会赵通判了。”全绩来江淮走这一遭,期间的身份不是县中主簿,而是沂王府幕僚,赵氏兄弟有大志,有大才,可为赵贵诚所用。

“你所说的可是郑清之郑先生?”赵方对二子的教育十分看重,连环聘请郑清之、全子才、李燔等当代名士教授二子,其中郑清之的思想对赵范影响不小,赵范对其人也十分推崇。

“正是。”

“小兄弟为何不早说,来来来,快快请坐,某近日琐事烦心,方才有些失礼了。”赵范与史弥远一样坚信郑清之的大才必有用武之地,故而赵范在刻意维持这段师生情谊,希望以后可以派上用场。

“赵通判,真当是个直爽人,绩今日前来想请教赵通判几个问题。”全绩落座后开门见山道。

“小兄弟但讲无妨。”赵范直视全绩双目,静耳听之。

“赵通判,人人皆言金国局势岌岌可危,那大宋可否联蒙灭金?”全绩是后来人,知道赵宋未来的国运走势,但他要了解这些高阶文臣武将的想法,才能做出相应的抉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