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吃干抹净(2 / 2)

但只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织工人数的群体太小,并且呈不断下降趋势,此时只有三万多人,就算能全部组织起来也不见得能对普鲁士王国造成多大影响。

而且这些人以小孩、妇女、老人居多,且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畸形;几乎所有人都有肺部疾病,战斗力和破坏力都十分有限。

同时由于分属于很多领主,相互距离较远,所以难以组织。

波兰复国军会盯上西里西亚自然是有伦敦的一份功劳,虽然英法同盟没有形成,但波兰却是成功搭上了英国这条线。

在大不列颠一方看来欧洲自然是越混乱越快乐,而波兰无疑是此时最适合的搅屎棍。

只不过在兰德雷·普罗米眼中,西里西亚的织工价值有限,他们没法捐钱捐物给波兰复国军,同时也缺乏远大理想——复兴波兰。

而且此时波兰的复国运动正处于低潮,得罪普鲁士显然不是什么太明智的选择,至于英法的许诺他也看不到有什么诚意。蒊</span>

于是乎兰德雷·普罗米不打算趟织工起义这趟浑水,他将精力更多用在了扶植当地亲波兰势力上。

此时柏林宫廷对于西里西亚正在酝酿的一切毫不知情,威廉四世还在等着他的财政大臣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胜利归来的消息。

毕竟垄断英国商品的经销权,曲线救国这条道路也不错。当时的德意志地区对英吉利的商品有一种迷之崇拜,而法国货则是奢侈的代名词。

奥地利货是廉价的工业品,本地货则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历史上的德国工业是靠仿制起家的,不过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此时这个过程显然要慢得多,因为市场上到处都是奥国的工业品。

奥货又好又廉价,让制假收益不高,仿制的困难也非常大,更怕的是这个国家有跨国执法的能力。

不过对于贵族和民众来说却是好事,毕竟谁不想用最少的花费买到最好的商品呢?蒊</span>

但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讲,却并非益事;因为这意味着它们不得不依赖奥地利的生产能力。

如果两国发生矛盾,自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上。

不过在贸易上的博弈与竞争对于小国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它们本身就是先天不足,也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看人脸色的生活。

但是对于普鲁士、巴伐利亚这类的强邦来说,则是十分痛苦和危险的。

不过大多数德意志地区的诸侯对奥地利可能会控制德意志关税同盟乃至整个德意志邦联并没有什么太大意见,毕竟此刻离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也不过五十年左右。

可普鲁士则不同,它太大了,且历史上与奥地利的过往恩怨导致它不得不想方设法来制衡这个南方的邻居。

此时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伦敦遭到了冷遇,这让他想不通。因为英普联手怎么看都是对前者更有利的局面。蒊</span>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