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排名(2 / 2)

官员年轻化,才是未来的趋势!

似那等三十岁,或者五十岁的进士,往后只会越来越少。

经过单方面的商讨,富弼最终成为天圣二年榜的头甲,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

但却是真实发生的。

最后,经过李杰的更易,富弼被点为状元,郑戬排名第二,叶清臣第三,尹洙第四,吴感第五。

虽然排名和最初的有些不同,但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太多。

……

……

……

四月一日。

距离放榜日不足三天,参加此科的殿试举子,虽然不担心被黜落,但对于放榜一事,仍然很是关注。

天圣二年这一科,是特殊的一科。

此前,进士及第之后,新科进士可以直接释褐授官,此制和唐朝完全不同。

唐朝时期,哪怕大名鼎鼎的韩愈,进士及第后,也无法直接授官。

贞元八年(792,韩愈进士及第后,因为吏部考试不合格,没能入仕。

其后,韩愈三次上书,皆不允,最后,他只能投身宣武军节度使董晋麾下,担任小小的观察推官。

宋朝立国之初,考虑到前代之弊,允许除五甲之外的新科进士,直接入仕,无需待阙。

此后,这项制度形成了定例。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变了,眼下的进士及第后虽然也可以直接授官,但此官非彼官。

新科进士的第一站,不是为官,而是观政。

至于,具体如何观政?

由于观政制度是第一次实行,谁也不知道观政制度的考评标准是什么。

毕竟,诏令中并没有直接体现这一点。

而这,也是李杰故意为之的。

有些时候,尤其是在政治领域中,模湖化才是更好的决策手段。

模湖,才能拥有灵活的解释权。

归根结底,观政进士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是观政地方!

不论好与坏,下放到地方,才是关键!

吏治是关键!

特别是地方的吏治。

地方上的关系,盘根错节,如果只是寄希望于主官,只怕很难解决地方上的诸多问题。

而新科进士则不一样。

由他们监察地方,其效果甚至比宦官监察更好。

丁府。

这一日,虽然还没有正式放榜,但具体的排名,丁谓已然知晓。

叶清臣为天圣二年榜第三,名列榜眼,这是丁谓事先没有预料的到的。

贡举中,进士科最重。

其中,进士科头甲的排名更是重中之重。

殿试开始前,丁谓已经做好了叶清臣名列二甲的心里准备,谁曾想,叶清臣的排名却为第三。

榜眼!

可直接授官为小州通判!

入仕皆为州官,不知省去了多少时间。

丁谓的几个儿子,除了老大丁共之外,没一个成器的,此前,丁共被太后落职。

如今还在地方上蹉跎。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叶清臣此时表现出来的潜力,已然超出了丁谓的几个孩子。

因此,丁谓准备向叶清臣适当的倾斜部分资源。

女婿好歹也是半个儿吗。

看看人家王曾,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李沆家族因为王曾,占了多少光?

丁谓也不奢求太多,他只希望叶清臣能够入驻两府,那便足够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