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己方带着新鲜的马肉走人就行了,扎下营盘就开吃。
原地防守基本不耗费多少体力,在战后并不影响搬家。
“成功,咱不攻城?”
郑泰望着一片狼藉的战场,对未能乘胜追击还有些惋惜。
“不攻!在城外灭掉十万西夷易如翻掌,比在城内逐屋搜寻要方便得多!”
对此,郑成功倒是十分的淡然,手里就这点人马,万不可在获胜之后骄纵。
“那西夷吃了如此大亏,只恐不敢轻易出战了!”
郑泰觉得西夷是不会再出城找死了,除非真的是被打傻了。
“无妨,攻占此城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当须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若是西夷各部前来勤王,我军便可围城打援。反之,则可长期围困该城,使其吃光存粮后不战而降。”
经历过诸多战事之后,郑成功非常体恤普通士兵,不会用手下的性命来冒险。
再说马德里已经近在眼前,背后还有揭暄与法国人支持,大军既然来了,就不会着急走。
己部满打满算就三万五千人,郑州英用三个旅来保证粮食供给也不会太过困难。
更何况还能继续从周边来获得粮食,至少今明两年自己无须为军粮而发愁的。
弹药与药品在船上还有一些,只打了一次大规模战役,而且己方受伤的人也不多,这两样眼下还够用。
大概夏季之前,第二批军需物资就会从本土驶抵西班牙,届时自己就完全无需为后勤而发愁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凭借自身强大的海运能力,郑军历来后勤搞得都不错,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接下来干嘛?
简单,环城挖壕沟!
之前,西夷说出来就出来。
之后,你就是想出来都出不来了。
由于马德里城的面积很大,换成壕沟的工程量自然很大,光凭这三万多郑军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这不要紧,郑成功从尊师那里得来了挖地仙器——推土机!
然后让周边抓来的西夷提前熟悉一下未来的工作,只要完成的环城壕沟,便可以登船了。
不愿意挖也可以,给自己挖个坑就行了,这不是手到擒来嘛!
二月份,郑州英送来一千匹战马,使得郑成功总算可以拥有一支像样的骑兵部队了。
郑成功希望自己的骑兵部队总数可以达到五千,如此一来,便可以在巡逻壕沟的同时,四下刮地皮了。
反正很多钱都在郑州英与郑省英手里,怎么向法国人与奥斯曼人买马,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买马?
法国人由于自身也需要,故而不会有大幅度的支持力度。
但是奥斯曼人就截然不同了,巴不得明帝国替自己消灭两个祸害。
当郑省英派人联系到对方时,奥斯曼这边立刻就答应下来了。
第一批就提供了五千匹良驹,虽然价钱很高,每匹售价高达四百银币,但确实是一等一的好马。
而且奥斯曼人接受郑军用便宜又实用的西班牙二手货,来充抵战马的款项。
郑氏船队每年都会向奥斯曼帝国运输大量的明帝国的各种商品,极大的丰富了帝国的市场,还满足了上层的消费诉求。
可以说,昊菁皇帝与郑芝龙是奥斯曼帝国在明帝国的两个重要合作伙伴,一个有生产能力,一个有运输能力。
在勒班陀海战之后,奥斯曼海军是重建起来的,规模无法与郑氏或者荷兰相比,远洋能力就更别提了。
郑氏运抵奥斯曼的商品数量,远远高于奥斯曼自己的运力。
但在地中海水域,奥斯曼船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可以直接送货上门。
在一个月之内,五千匹战马分五次送到,而且还有马夫协同,确保战马在半路不会出现问题。
这种贴心的服务让郑军奖领们都非常满意,保留了再次采购五千匹的可能。
偌大的西班牙战场,只用眼下包括从法国那里买来的一万匹战马,貌似有些勉强。
但不论怎样,郑军总算有了成规模的骑兵部队,能够完成搜索、突击、追歼西夷的任务。
从开春之后,各地的西班牙部队在野外都有可能遭遇郑军骑兵。
特别是在郑军骑兵都装备弹匣式栓动步枪的情况下,西军哪怕占据兵力优势,也很难占到便宜,除非是伏击战。
郑军则很少进入战区作战,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平原上扫荡,不给西夷可乘之机。
现在郑成功光是在战马一项,就投资了至少一百万银币。
不攻占马德里的话,估计前期得出现亏空。
但是攻城的前提条件仍然不充分,守军不投降,粮食貌似也海够吃。
最重要的是把一些老弱病残都放出来了,指望郑军养活这群大爷。
郑成功才没多余的口粮,让手下将其又赶了回去。
已经出来的也就那么地了,可以在荒原上散养了。
自己找食吃可以,直接过来乞讨,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要是能带点武器出来,倒是可以考虑赏碗饭吃,否则免谈!
在郑军这边,吃白食也要是看人的,譬如大洋马,她们就可以。
其他人,若无奇才,一律押送到海边登船,老弱病残除外。
以后可以允许伊比利亚半岛上生活着一群非青壮,这里就算是彻底残废了。
实施无人区模式估计要很长时间,毕竟这里的面积不小,人口也不少。
但养老院模式实施起来的难度就小多了,将一二三线城市的青壮都抓走,再反复扫荡平原地区的农村,那就算是差不多了。
山区还有人也无所谓,西班牙帝国本土往后就是个垃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