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什么时候成长的最快,答案只能让每个人自己解答,也许很多人一生都能顺风顺水,或者由着性子的折腾,但这对于自己的人生并无太多裨益,就好像你生气了而后疯狂的虐待自己的身心,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当然也不要假借外物,而是寻找一种方式慢慢的与自己和解,在老外的概念里这需要心理疏导,而在中国人的文化里,只需要修身养性,有句话说得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更色。很多时候不是你掌控了乾坤,而是心有静气能自由自在的切换在这黑与白的世界里。
王国维先生曾作的一首词《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读过的人至少能记住后两句,人生能留得住什么,曾经想留名万载千秋的到了后人多数人口中也不过尔尔。就好像毛爷爷的那首《沁园春·雪》一样,每个后来的人都有一股舍我其谁的精神。可回头过个千百年,还不知是个什么模样子呢!离别这种事情总是难免的,除了岁月之外,还有人间烟火事,还有游子梦等!最早的一首离别诗,大概是南北朝时期江淹的那首《古离别》吧,当然更往前也有表达这个意思的,但这首《古离别》也算是承上启下的了,《古离别》: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这古今离别的人多的是,有的会有哗众取宠之嫌,就好像李白的离别多数都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维护,没见他跟那个老百姓道过别,当然在唐朝那个时代这并非个案,多半人都是在追逐名利的路上的,只是看着像是个隐者,真正的隐者应该躲在山上的庙里,最好是一言不发,唐朝时代有这个传统的,书生都喜欢到庙里借宿,这也诞生了很多关于禅诗题材的作品。
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成长,虽然谈不上开心,但没有必要太过于惆怅和悔恨,就好像很多人要经历第一次远行,第一次失恋,第一次重疾等等,与亲人道别,与恋人道别,与健康的身体道别,直到自己能很安静的看待这一切为止,我们终究要孤单的走完这一生,像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样,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孤独是何物?是无休止的贪欲和放纵么,其实不是的,是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境遇,我们一个人都能安排好自己的一生,不过人到中年之后不会太孤单的,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还有一家老小需要关心爱护,还有点儿小爱好对吧!
有的人走了,就好有的人走进来,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曾经深爱你的人也可能需要更爱她的人,而有的人并不需要太多爱情,有一点点就足够温暖了,只能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灵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