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海商之难(1 / 2)

第417章海商之难

陈文昭起身苦笑道:“工部的确打造了一批海船,但是赵次辅和李阁老所言的这般大事,我工部可不敢一力承担下来。”

赵明诚笑道:“陈阁老,这是公议,又不当真让你担责,你便将现今海船之事仔细说上衣说吧。”

陈文昭道:“自四年前占领耽罗开始,我工部便在耽罗开设船厂打造海船,数年来,打造各类海船三百一十三艘,其中兵舰两百三十二艘。剩下皆为民用船只,如果改造成为商船并不困难,但是这其中多数海船只可以在近海航行,能够远洋千里之外的大船却不多。”

说到这里陈文昭面露难色:“如果当真如赵次辅所言组建远洋商队,只怕力有不逮,更何况,我大汉与沿途各国素无交通,如今赵次辅说要初次开拓海路,势必要以兵船护航,其中难度不言而喻。”

礼部尚书陆德夫也起身道:“陈阁老所言不虚,下官现在担着礼部的差事,目前除了契丹和女真,我大汉与外邦毫无瓜葛可言。”

陆德夫面色凄苦道:“对外洋番邦,下官也略有耳闻,乃是化外蛮夷之地,又与我国无邦交之宜,更是好勇斗狠,如果我们贸然与之沟通,只怕非但不能达到通商之目的,反而会在万里之遥挑起战端。”

吏部尚书张邦昌也起身道:“下官昔日在东京之时,也曾经当过一些差事,对赵宋与海外行商只是有颇多了解。海商的确利润丰厚,但是其麻烦之处在于各路海商都是官商,如果没有官府之间的沟通,大规模的海商行为势必难以进行。”

张邦昌吸了口气愁眉苦脸道:“而海外番邦的官商,几乎都已经被赵宋所垄断,除非我们可以和这些外邦重新签订契约,取赵宋而代之,否则无法展开有规模的海商行为。如果仅仅是小规模的民商行为,倒是可行,但是那些微利恐怕尽可供小民百姓果腹之用,对我大汉来说又有何益?”

听到这些,连提出开创海路的李纲脸色也没那么淡然了,所谓术业有专攻,李纲虽然是难得的人才,但是毕竟不可能精通百业。

在之前,他做了很多功课,也反复推演了数次,觉得打开海商易如反掌,听到这几位同僚的言语,才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李纲,自从赵匡胤篡位后,为了保住自己的赵家江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但弱民,也同时弱士大夫,这个弱不是说不让士大夫过好日子,相反,赵家对士大夫的优待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

但是在物质上收买士大夫的同时,赵宋也在弱化士大夫的思想,特别是固化士大夫阶层的思维模式,这点在赵宋选拔官员的制度上就可以看出来。

先秦时期主要采取的选官制度是世卿世禄制,靠着血缘关系巩固政治,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产生了军功爵制。

到了汉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出现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即由官员举荐一些德行好、学问高、通法律、性坚韧的人才,再组织这些人才参加考试,考试通过才能做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