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想一下,一年之前的国内网民,包括那些少数的、第一批使用智能手机的移动网民,他们在寻找内容和咨询的时候,是怎么解决需求的?
有可能老派一点的,是打开他们常看的各大门户网站,浏览一遍每天的分类新闻;
或者主动打开博客网站,刷刷他们关注的名人公知的文章;
或者点开自己心仪的男神女神的qq空间初见网看看动态;
最不济的,是知道了关键词之后有的放矢找内容的,还会上百度搜索或者初音浏览器,搜一下关键词。
但是,不论上述四种方法中的哪一种,都是用户主动找上门去看的。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拿来主义’,‘开动脑髓,自己去拿’。
现在,情况变成怎样了?
网民已经遗忘掉‘拿来主义’了,他们改用了被鲁迅先生斥为‘送来主义’的方法。
是我们和马花藤的推送,把网民的智商变低了,把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检索能力养退化了。
他们只要躺在床上翻开手机,微博的‘@’和转发、朋友圈的分享、公众号的推送,会把内容源源不断塞进来。塞到只要他们想,哪怕每天在床上躺着看24小时手机,都有看不完的内容和咨询扑面而来。
这,就是过度分享。而我们下一阶段和马花藤的竞争策略,就是要提供差异化的选项,让那些讨厌过度分享的、有主动思想的独立意识网民,也拉近我们的圈子里来。”
陆文君这段话虽然不是骈四俪六,却也铿锵有力,由浅入深,把未来“初见”核心竞争力的顶层设计思想,给阐述清楚了。
“初见”并不是要减少分享,那不是解决过度分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是要给那些厌恶过度分享的人,一个新的选项,多一种选择。
而马花藤和张晓龙,是不可能第一时间想到这一点的。因为他们是做小白社交起家,他们害怕一切限制内容流动的创新,他们也没有这个逼格去冒险。
“这事儿,有点空泛吧?技术上没什么可操作性啊。”集团coo叶维伦捻着胡渣子,有点不置可否。
“具体操作,确实还有待深化,但是目前,我们已经想到两个招数了,可以供大家讨论。”陆文君说着,走到连投影仪的笔记本前,打开她的个人文件夹。
“第一个招数,其实是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叫做‘付费邮件阅读’功能。
今年年初的时候,《连线》总编凯文凯利的一个朋友,是个做小众电邮的创业公司老板,想到了一个问题:随着网络的越来越普及、带宽成本的越来越低廉,群发垃圾电子邮件这种广告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其相对于传统网页推送广告的成本优势。
买谷歌推送,每个有效点击可能要给十几个美分;买facebook的页面广告,点一下也要这么多成本。而把自己要推广的产品和商家,用垃圾邮件的方式群发到数以百万计的用户邮箱里,却没有任何财务成本,只要给点带宽费流量费就行了。
哪怕垃圾邮件的宣传效果很差,五十封里面也没人点开仔细阅读一份,但因为其无本生意属性,发送方还是赚了。
和垃圾邮件这种模式相应的,还有在各种贴吧和社区用发贴机群发广告贴,比如百度d8里那些半个三更作案的黄-图-哥。在外挂脚本的帮助下,这些广告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广告,成本起码低了一到两个数量级。
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就是用网络虚拟电话进行群发短信,给手机用户。在2g时代,这种事情几乎做不了,但是随着3g时代网络电话的渐渐冒头,我们可以看到短信广告和短信诈-骗已经开始飞速冒头,未来几年甚至会进入一个爆发式的高峰期。
这种种爆炸式增长的垃圾信息,其实也是一种‘过度分享’下泥沙俱下的表现形式。其他领域,或许我们还没有办法解决。
但是在电邮领域,却有一个解决的招数,那就是‘付费邮件阅读’。
所谓‘付费邮件阅读’,按照最初设计,是让一部分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邮箱设置为‘有收信门槛’的状态,凡是给这些邮箱发邮件的发送方,必须有绑定支付手段,并且电子账户里有足够多的余额作为保证金。
然后每个收信人可以给自己的邮箱设置‘阅读费门槛’——比如我,作为初音集团的用户体验总监,我觉得自己是名人、大忙人,时间宝贵,所以我的邮箱可以设置阅读门槛为5美元。
凡是给我发信的人,只要邮件被我点开阅读了,发信人的账户上就会自动扣除5美元支付到我的账户里来,作为‘劳驾我赏光阅读了他们的邮件的劳务费’。
那样,那些发垃圾邮件的人就要掂量掂量,给名人发广告,是要成本的。那些随便乱发的行为就会受到根本性遏制。
同时,有些广告主觉得他们推送的东西我肯定需要。比如有一个化妆品公司,专门为我这样的人群设计了一款唇彩,他们觉得我很有可能购买,甚至我购买了之后,可以形成一定的名人广告效应,那么他们宁可掏这个5美元阅读费,也要把广告发到我邮箱里来。
假设他们发了1个女性名人、花了5美元广告费,最终有那么十几个女性名人买了他们的化妆品,并且分享了‘初见圈子’或者‘微信朋友圈’,那么这5美元的广告费绝对是值回票价了。
有这些发信门槛卡在那里,大多数网民的电子邮箱里,垃圾邮件的数量起码减少九成以上。用初音邮箱的用户,就再也不会被过度分享所苦,当邮箱里真的有邮件提示的时候,他们也会更快去阅读——因为到时候他们就知道,凡是有新邮件进来,肯定是真的有要紧事要处理,而不是来广告了。”
满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
听陆文君洋洋洒洒解释到这一步,所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在搞“分享经济”么?
这还是“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么?
这简直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啊!
发电子邮件,发送人还要给钱?普天之下,有人敢这么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