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为不熟悉盟军这种新式战机的具体性能而贸然将米格战机降低高度,置身于米格战机所不擅长的作战空域内和阿波罗战斗机进行制空权争夺的苏联飞行员们很快便付出了血的教训,将自己的生命连同座驾一道变成了一块印在盟军阿波罗战斗机上的击落图标。
痛定思痛的苏联空军很快便通过一系列的前线空战记录和与阿波罗战斗机有过交手记录的幸存飞行员口述,了解到了这是一型仅适合在中低空域内以高度灵活的机动性优势来执行制空权争夺任务的专用制空战斗机,但却无法在米格战机打主场的两万米以上稀薄空域和米格一较高下。
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属性完美的兵器,任何一款兵器都会有其缺点以及阿喀琉斯之踵,即便是凝结了整个盟军空军时下最先进航空技术于一身的阿波罗战斗机,也会因为机体气动外形布局和发动机在两万米以上高空加力不足的缺点而无法执行超高空域的作战任务。
得知了此情况的苏联空军统帅部随即想出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以应对眼下必须去解决的情况。
你阿波罗战斗机不是专为中低空域争夺制空权而设计吗?
那好,我家米格就待在两万米以上空域不下来,咱们就玩超视距导弹对射,看谁玩的过谁!
得益于苏联导弹技术和盟军相差无几的优势,扬长避短后只会待在两万米以上高空不下来的米格战机凭借自身那和盟军导弹技术平分秋色的远程重型空对空导弹,总算是在和阿波罗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扳回了一成打了个平手。
但如此一来在争夺制空权方面算是暂时解决了眼下难题的苏联空军,却又不得不去面对一个紧随其后的新出现问题——对地攻击。
众所周知,向来奉行实用主义至上和一物多用原则的苏联空军总是喜欢搞一些诸如能运兵载人的武装直升机、以及能摇身一变来专职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上一代米格一型战机(红警2里那款)等诸多“多用途兵器”。
在最早设计现在的新型米格战机的时候,考虑到了要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任务的苏联航空工程师们起初是为米格战机配备了一整套的对地攻击系统的。
但随着战事的不断发展和盟军新式阿波罗A型战斗机的量产实战,恼火的苏联空军将领们很快便发现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较低空域内,根本就不是为了这种程度的战斗空域而生的米格战机会因为多种自身性能和设计因素而笨拙无比。
那五十余吨的庞大战斗全重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简直就笨拙地像一头晕头转向的笨熊,机体机动性和转向操作性因作战空域的不同而变得困难异常的米格战机很快便用糟糕的实战战绩,向苏联空军的将军们证明了用一款专职高空截击任务的战斗机去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是一件多么愚蠢的决定。
在此之后不久,有感于己方手中缺乏一种专职对地攻击的固定翼机种而无法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就在苏联空军的将军们探讨着是否该为一种新型对地攻击机而进行研发竞标的时候,一项代号为“711工程”的苏联空军下一代前线运输机计划便恰逢此时地进入了苏联空军统帅部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