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主编的惊喜(1 / 2)

“说实话我也想看看咱们的全固态电池会给电池行业带来怎么样的变化,不知道到时候有多少电池企业会找上门来求合作。”

对于万晓勇的询问卢毅也很支持,当即接过话茬补充了句。

毕竟这种由自己努力推动的行业大变革,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满足感。

徐昀将两人的话听在耳中,嘴角也随之浮现出淡淡笑容。

深度科技从刚开始的定位便是技术公司,成立的四座实验室更是说明这点。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不可能花费大量资金从头去建造电池生产基地。

单凭全固态电池表现出的性能,便能大致判断出将来能达到的市场规模,如此想满足市场需求电池生产基地和生产线的数量肯定不能少。

如果全由深度科技垄断生产,那么光在基地建造上就会花费大量时间。

延缓全固态电池投入市场的时间。

因此最好的模式便是合作,由深度科技提供技术帮助现有电池企业升级。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昀知道现在讲合作还有些为时尚早。

暂时将脑海中的想法搁置一旁,然后抬起视线看向卢毅和万晓勇两人。

“等我们电池完成全部测试吧,到时候刚好论文发表还能辅助论证。”

他这样做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成本仅略高于传统锂电池的全固态电池,届时一旦公布肯定会引起行业和公众的质疑。

势必有很多人不相信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毕竟深度科技固态电池实验室刚成立不久。

但如果有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作为依据,无疑能增加可信度。

卢毅和万晓勇肯定不会质疑徐昀的决定,闻声立刻斩钉截铁的开口保证。

“放心吧徐总,我们肯定尽快完成全部测试。”

“测试不结束就不离开实验室。”

科研人员有着高亢的精神头无疑是好事,不过若因这样导致身体出问题,那反倒成了实验室的损失有些得不偿失了。

就拿徐昀来说,现在他虽然还很年轻,却也格外注意身体健康。

除了每天的晨跑锻炼外,没有深度睡眠时间的情况下基本不会选择熬夜。

除非又生成限时任务,为了任务奖励熬夜。

以前各项能力提升的有限,需要靠爆肝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勤能补拙,现在他的天赋已经非常强大拥有极高的学习效率,也就没必要牺牲睡觉时间了。

“咱们的项目基本进入了尾声,所以倒也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

“该休息必须要休息,实验室可不是睡觉的地方。”

徐昀再次向卢毅和万晓勇两人嘱咐了句,话语中尽显对员工的关心。

“我们会注意的。”卢毅颇为感动的回答。

旁边万晓勇虽未接话,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说明他已经完全将自己当作了公司一份子。

论文已经投稿测试也进入尾声,可以说实验室内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徐昀去忙的地方。

靠卢毅和万晓勇两人负责就行,毕竟又不是刚开始的研究阶段。

于是交代完卢毅万晓勇,徐昀并未继续留在固态电池实验室,而是去了其它楼层的另外两个实验室。

最先成立的智能医学研究实验室已经步入正轨,有杨宁坤汪波曾璐他们负责就行,所进行的研究项目依旧是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人工智能实验室同样是徐昀的强项,在深度学习数据模型等领域能都带来帮助。

而最终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首个项目是利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项技术打造出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强大的智能服务。

反观生物科研实验室进度就慢了点,除了很多先进设备仪器需要预定外,科研人员和项目负责人方面同样是不小的问题。

生物基因对徐昀来说是弱项,在这种情况下合适的实验室负责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此徐昀的决定是找此领域优秀的退休教授以返聘形式负责实验室。

不过截止目前为止人选还未确定,导致实验室暂时无法运转。

至于生物科研实验室进行的研究项目,则和人体基因以及生物制药相关。

可以说深度科技已经在未来科技发展布局,确保能够引领人类文明的变革进展。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徐昀在几个实验室里来回忙碌,并开始打算自动化智能模块机器人时,远在伦敦的自然杂志总部却出现了变化。

或许是徐昀发表过许多篇核心期刊的缘故,他的论文未在邮箱停留多久便被审核编辑看到。

期刊编委会的编辑在专业性上虽然不如专家,但也不是普通人能比。

很容易便能看出论文中的内容具有极高专业性,还是说完全灌水不足以通过。

……

……

朱莉是一位生活在海外的亚裔,大学毕业后她经过努力成功进入自然杂志工作,负责论文的初审工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