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生长了多久了呢?
其实苏杭自己也说不上来。
但是就好像是一颗埋藏了许久的种子终于在某天爆发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默默生长了几年的根系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支撑着它飞速成长,转眼就枝繁叶茂。
所以晚自习之后打电话的时间越来越长,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发展也越来越迅猛,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苏杭已经和应如是在一起了。
但无论是苏杭还是应如是,面对这样的说法总是一样的解释——没有没有。
还没有表白,算什么在一起了?
很多时候,苏杭觉得自己和应如是其实是很相像的两个人,或者说是在内外完全相反的两个人。
应如是所展现出来的外在正是苏杭内心所向往的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很奇怪。
……
三月、四月,再到五月。
两个人的越发的亲切。
晚上的电话偶尔已经能打个通宵了。
至于六月份的高考,嘴上还是在意的,但是究竟有多在意呢?
谁也说不上来。
两个人的关系有了更多更好的发展。
更好?
也许吧。
后来的苏杭想到这里的时候,有时也会笑着摇摇头,自己和应如是之间的关系很奇怪,也许就是应了自己刚认识应如是的时候说的那句话吧——我们两个不可能的。
一语成谶。
苏杭第一次明白了这个成语的威力。
两个人的关系无论多亲昵,多密切,但是随着那几个字的说出,随着两个别扭的人的别扭的性格的冲突,都会在短短的一瞬间拉开遥远的距离。
没有防微杜渐。
没有溃于蚁穴。
就是那么一句话的功夫,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就像是好好地走在街上,忽然一辆司机睡着了的卡车撞了过来一样。
总是意外的。
苏杭又一次认识到了意外的威力。
五月份的时候,其实安宁也曾经来找过苏杭,大概说的就是高中生活还是不要留什么遗憾之类的,也许还能在一起试试。
但是那时候的苏杭心里眼里都是应如是。
就像是当时心里眼里都是安宁的苏杭。
呸,渣男。
和应如是的关系大致是终结在这样的一个晚上吧。
苏杭久违的决定要送应如是回家。
也许是已经有了什么预感。
“我觉得我们最近的关系有些太古怪了。”应如是推着自行车,走在苏杭的旁边。
“还行……吧。”苏杭其实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总觉得应如是好像话里有话。
两个人闲聊着往前走。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高考了……”应如是重新将话题拉回了“正轨”。
“是啊。”苏杭看着路灯打在地上的昏黄的灯影,轻声感慨。
“我觉得我们……最近还是尽量少联系吧。”应如是斟酌着词句。
“少联系,指的其实是尽量不联系吧?”苏杭的视线从灯影转到了应如是的身上。
“你为什么总是能听出我话里的话。”应如是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