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改变其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仅仅是11分的改变,导致地球的气候和昼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在气候方面,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将扩大,温带的范围将缩小;在昼夜分差上,北半球的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也就是昼夜的差距扩大了。
从泰伯星人对地球气候的微调上,可以判断出他们的母星其具体的气候特征,它应该是比地球的重量稍微重一点,也存在着一颗至关重要的卫星,这个卫星类似于月球。
同时也存在着四季变化和五带等气候特征,只不过它的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更大,北半球的白昼更长。
除此之外,也是一颗拥有海洋的星球。
只可惜,泰伯星人盲目地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对母星环境的保护,才导致了它们远离故土,在全宇宙范围内寻找适宜他们生存的星球。
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颗与他们母星几乎一模一样的行星---地球,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两颗跨越星际距离的姊妹星。
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
但地球是地球人的地球。
所以,武力征服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至于泰伯星人对月球重量的提升,他们采用了最为原始和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在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利用星际运输船采集了大量的小行星,其中一些小行星含有大量的冰屑物质。
即增加了月球的重量,又给其带来了充足的冰物质,这也在间接上使得月球拥有了大量的水资源。
为月球输送水资源的总量大得惊人,相当于1万个里海的储水量,当然,这一数量是建立在精确的计算基础上的。
显然,泰伯星人的目标更为长远,一颗近在迟尺的卫星,一旦拥有
了大量的水资源,对其日后的大规模改造提供了条件,它也极有可能会成为泰伯星人前出太阳系和拱卫地球的基地和安全屏障。
尽管泰伯星人对地球及月球进行了部分微调和改造,但之前人类举全球之力,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所建造的戴森球,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它将继续源源不断地为地球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
可惜的是,根据地球人与泰伯星人达成的协议,人类只分配到了5%的能源配额,但即使如此,仍足够支撑人类目前所有的能源消耗。
甚至,部分富裕能源还被分配到了火星殖民地。
正是凭借戴森球所产生的巨量能源,泰伯星人根据其母星的生物圈特征和分布,对地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他们改良了地球上的几处沙漠地带,除了一部分被改造成良田外,绝大部分移植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泰伯星植物。
使地球在表面特征上,更加接近其母星的自然环境,也许是吸取了之前忽视了对母星环境保护的教训,泰伯星人并未对地球其它区域的植被作任何干涉。
包括之前地球上所有的地质、森林公园以及动物保护区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泰伯星人的粮食作物,类似于地球上的土豆,无论大小和形状都非常相似,但里面却截然不同,其蓝色的表皮下是一层水状物,水状物的下一层是一种凝胶式的乳白色物质,如同地球上的豆腐一般,但比豆腐要硬许多。
更为奇怪的是,这种作物不是生长在土壤里,而是像果实一样生长在一种奇特的树上,这种树非常巨大,高度可达到2余米,胸径比肩于地球上的巨杉,足足有1米!
它的“粮食”产量也高得惊人,一颗普通的树其每周期可产2万公斤,而且还是一年两熟,除了对水资源要求过高外,对土壤指标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泰伯星人在沙漠地带均建有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厂,以应对其对水资源的超量需求。
在城市建设方面,泰伯星人继承了地球人之前的城建规模,大量的房屋被稍加改造之后,成了他们生活的乐园。
但泰伯星人超量的人口基数,使得这些建筑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为此,除了增加建设新的城市之外,他们还在地球的同步轨道建设有环形生态居住地。
除了上述工程外,泰伯星人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全球各大洲均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城市群。
新城的设计和建筑别具泰伯星人的风格和特点,整座城市呈放射状结构。
地面上,一条主干道贯穿整座城市,在主干道的四周是如毛细血管一样的斜插式道路,道路的两旁建设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大厦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结构,或是一种蛇矛式的波浪式结构。
其外墙材料是一种银白色的透明材质,类似玻璃,但却比玻璃更加坚硬,阳光下,熠熠生辉,颇具异星风格。
距离地表约5米的中空区域是各种奇奇怪怪的飞行车,它们频繁往返于各座大楼之间,组成了一面流光溢彩的空中交通网。
在1米之上的中高空区域是穿梭于洲际的长距飞行车,每座城市都有一到两座机场,与地球人机场有所区别的是,这些机场高于任何一座大楼,它们被高达近百米的立柱所支撑,立柱里面是类似于交通控制中心的机构驻地。
除此之外,泰伯星人还在城市的周边,建设有弧状、管道式地月穿梭机和太空电梯,以便更加快捷地往返于地球同步轨道的环形生态居住地和月球之间。
至此,一个融合了地球人与泰伯星人建筑风格、适应于后者居住环境和需求的新地球诞生了。
她,已经不是那个地球人所熟悉的地球。
泰伯星人成了她的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