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训练(1 / 2)

这古代的时候,一打仗就说什么旌旗招展,彩旗飘飘。并不是简单的仪仗队,而是在当时科技状态下,军事通讯的基本方式。士兵们就跟着自己的军旗走就行,而指挥官则利用不同的军旗来判断战场情况,并且同样用不同的军旗信号,来命令相应旗帜的部队,做出战役战术动作。

这是在古代没有电子通讯设置的情况下,最快的战场讯息传播方式。毕竟,用眼睛看旗子的动态,从而判定下一步行动方向。那讯息传播的方式,就是光速传播啊。能不快嘛?

而不同军队的区别方式,就是旗子的颜色。中国军队基本的序列编制方案,几乎很少有用数字来排序,绝大多数是方向:东南西北中。旗帜也是对应着这五个方向,所以后来戏曲中经常出现的,所谓“五方旗”。

这东南西北中的旗子,是有固定颜色的,而且还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别是:

右军—东方—蓝—五行属木;

左军—西方—白—五行属金;

后军—南方—红—五行属火;

前军—北方—黑—五行属水;

中军—中央—黄—五行属土。

李续的敢战军,隶属于汉军卫的战斗序列名册之中。而汉军卫属于东路军的后军,所以旗帜是红色的。

按照传统,上面还有特别标识。一般中国人是按照二十八星宿来编制部队序列。每个方向会有七个序列番号。恰好敢战军按照序列,为南方的翼宿。

翼宿旗帜,也就是翼火蛇旗:大红色的倒直角梯形的旗面,周围还有一圈红色的火焰形状旗边,中间绘画着一条身形弯曲,口吐火红色信子,张着血盆大口,露出满嘴毒牙的绿色大蛇——翼蛇。

在旗帜的右上角,还有翼宿星的二十一个星星组成的形象图。(见本页后面的彩蛋页,有这副翼火蛇旗的绘制图

其它部队则是按照不同颜色的来安排,并且根据旗帜的大小、形状来区分他们的级别。

比如,伊思马忽的前营,就是黑色的方形旗面,旗子周围有一圈红色的火焰旗边,代表着这支部队是一支隶属于后军的前营先锋部队。

同样,石楼的左营为白色旗帜;老的沙的右营为蓝色旗帜;霍文渊的后营为红色旗帜;韩渡的中军营为黄色旗帜。

他们所有的旗帜都是正方形,带有红色火焰旗边,并且在旗子的左上角绣着一个小号的绿色的翼蛇标识。

再往下,各个营头儿也分前后左右,但是就不再按照颜色区分,而是加了个区分前后左右各分队,不同颜色的飘带,而且旗面也变成直角三角形,旗边同样有红色的火焰标。

再往下的十人队,就是一面等边三角旗帜了,而且没有火焰旗边,也没有任何标识,就直接绑在在牌子头儿的长枪上。

有人就问了,夜晚看不到旗子,怎么办呢?

有灯笼啊。到了晚上,各部队就基本不能分散行动,而是要聚在一起,跟着本部队颜色的巨大灯笼,缓缓前进。

带灯笼的旗帜叫做五方高照旗。旗杆上面为十字型铁架子,顶端有长矛或者木葫芦装饰,两端高挂不同颜色的竹编灯笼。

因此在古代,能做到夜间急行军突袭敌人,都说明该部队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比如苏定方夜袭东突厥、李愬雪夜入蔡州都成了被传唱千百年的经典战例。

旗帜发下去了,很多新加入朝廷大军的部落军士兵,看到自己部队的军旗发下来,再加上穿上了朝廷侍卫亲军才有的精致锁链漆皮甲,那种兴奋之情,早就安耐不住,然而他们只是稍微骚动了一下,就尽可能的保持着军人该有的纪律性。这让李续感到非常满意。

草原民族基本上都是军民结合的,他们从小就在放牧狩猎的生活中,被灌输了各种军事知识,军事纪律要求。毕竟一个缺乏纪律性的草原牧民,战斗力是很有限的,是不会被领主看重,并且推荐给征兵的朝廷将领的。

否则一旦士兵被退回来,那领主可就跟被抽了嘴巴一样难堪了。更严重的问题是,以后其他那些没有士兵被退回来的部落,很有可能就会开始打这个部落所拥有草场的主意了。因为士兵被退回,说明这个部落的战士,战斗力很弱。不抢你的牛羊和草场,那都对不起长生天!

这群草原战士本以为第一天就会练习他们很熟悉的队列,射箭,马术甚至刺杀搏击,结果第一天却被要求认人认旗子。必须认识自己的长官,必须认识自己的同袍战友,必须认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旗子,牢牢记住在心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