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礼仪整治(2 / 2)

叔孙通一见秦二世脸色,急忙说:“圣上,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天下都是一家了,兵器早就毁了。再说,有像你这么贤明的圣上,人人守法,哪里有什么反贼。陈胜等人不过偷鸡摸狗之徒,只是势力大了一点点,交给县令处理就得了,何劳您费心。”

那些不知变通的人,仍坚持反贼之说,全都被斩了;附和叔孙通之说的人都有赏。

叔孙通回到家,诸儒生就问:“你为什么曲意,阿谀奉承”

“你们还不知道吗我差一点逃不出虎口了!”话刚说完,叔孙通就逃了。他逃到薛县,跟随项梁;项梁兵败,又跟随楚怀王;楚怀王去长沙,留下侍奉项羽;之后在彭城投降刘邦,投降刘邦后就没变换过主人。这么一来二去,叔孙通大小通吃,一共跟随过将近十位主人,他这知权通变也就可想而知。

起初,叔孙通穿儒服,刘邦很恨,于是他就改穿短衣裳,同刘邦一样,刘邦很高兴,封他做博士,赐号稷嗣君。叔孙通没带他学生一起归降,学生们都有点怨愤之意,责怪叔孙通不推荐他们入朝为官。叔孙通却告诉他们少安勿躁,迟早有一天他会想办法让这些学生发迹。

后来叔孙通果然向刘邦推荐了他的学生,并建议刘邦大兴礼仪,以礼安天下。但刘邦却觉得秦朝那一套礼仪过于麻烦,他才将之废掉,若是叔孙通的礼仪也是一套一套,不如不用。

但叔孙通却道:“礼仪全是因世事之情况而制定,因此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礼仪,夏、商和周三朝的礼仪也是在此基础上经过损益而得。您放心,我的不繁复,只采取历朝历代的精华,全都会符合陛下您的心意。”

于是,叔孙通带领他的弟子在城郊整日演习礼仪,一个多月后,他请刘邦观赏。刘邦试演了一遍,觉得不错,就下令群臣学习。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大汉的朝臣都在长乐宫,一起表演了今后延续不衰的朝礼,那规模、那排场、那气势,委实非同小可。

天刚亮,执礼官就引领车骑、戍卒、卫官次第而入,排礼兵,插旌旗。一声“趋”(碎步疾走),大殿中登时站满几百人,人人肃静,队伍整齐。诸将列在西方,面向东;文臣站东方,面向西。刘邦乘帝辇而出,传警声大作,诸官员按级别次第朝贺。朝拜完毕,群臣归坐,又依次向皇帝敬酒。喝过九行,礼才完毕。从朝拜到敬酒,没一人敢高声喧哗,甚至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刘邦极是满意,威严地说:“我直到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显贵。”随即便升叔孙通为通常侍,赏赐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说:“我的学生跟随我已经很久了,他们同我一起演练礼仪,盼望皇上也给他们个官儿。”刘邦全任命叔孙通的学生为郎中。叔孙通将皇帝赏赐的黄金全分给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很高兴,都说叔孙通是当世圣人,最能知道天下事务。

司马迁曾言:“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言下之意是说叔孙通对汉室有大功。叔孙通虽然事主众多,言行狡狯,但这“汉家儒宗”的地位还是被历史确定的。

俗语言,识时务者,方是俊杰。就此而论,叔孙通可以说是当时的俊杰。他的行为不仅仅是制定礼仪那么简单,礼仪的制定还消弭了文臣与武将间久已存在的偏见和歧视,尤其是武将对文臣的蔑视。

经叔孙通的礼仪整治,大汉朝廷初见秩序,这又为刘邦省去一份心,让他能够一心一意地对付北边的劲敌强将。冒顿其志不小,兼之厉兵秣马多年,这晋阳城可是志在必得;刘邦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的考验,难道会轻易屈服冒顿与刘邦这一战,势必非同凡响!

可惜这结局,还是让当今的我们甚是惋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