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汉明帝初露锋芒(2 / 2)

宽厚爱民民众拥,秀才治国江山碧。

有志者,万事竟成真。乾坤赤。

仿佛是为了印证此时的大势,刘阳应运而生,他后来改名刘庄,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汉明帝,东汉的第二位皇帝。

斗转星移,牵扯日升月落;朝花夕拾,演变生生不息。弹指之间,天下已定。洛阳城中,一片歌舞升平、繁华鼎盛。可此时的长乐宫中,却是一派肃杀气象。光武帝刘秀巍然立于朝堂之上,座下群臣股肱战栗,脸色变换,唯恐一个不慎,无功不说,反误了身家性命。

历代开国皇帝多是精力过人之辈,刘秀也是如此,他对上交的各类文书无不逐一仔细查看。

前些日子,刘秀下令“度田”,所谓“度田”,就是诏令天下州郡清查田亩及户口,这是战火之后新政府的必然举措,也是增加赋税的手段。这批吏牍即是各地“度田”后呈上来的报告。当他翻阅陈留县的吏牍时,这样一句话映入他的眼帘:“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有些莫名其妙,但并没有马上表露出来,而是下议于百官。庙堂之高虽可接九天之上,但未必代代皆有经世致用之才,因而刘秀之疑问,亦是百官之狐惑。半晌过后,群臣无一人可说上一二,刘秀转眼望向其子刘庄。一时之间,大家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刘庄身上。

刘庄却不慌不忙,一副胸有成竹之相。他拜过刘秀之后,缓缓说道:“河南是首都所在,朝中高官都住在这里;南阳是陛下的故乡,陛下的亲戚大多居于此地。因此对这两个地方的田亩数字,负责检查的官员们当然不敢多问。”说罢,群臣为之侧目,刘秀恍然大悟,心中甚是欣悦,为一个十二岁的孩童有如斯锐利眼光而惊叹。经此一事,刘庄可谓是初露锋芒,也让刘秀废长立幼的想法更加坚定。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单臣、傅镇率众造反,攻占了原武城,引得刘秀大怒,于是派太中大夫臧宫前去围剿,然而由于对方准备充足,原武城久围不下,故此刘秀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太子刘强首先建议以加官晋爵、赏金封侯的方式激励将士攻城,群臣也大多附议,只有刘庄低首不言、暗自摇头。刘秀见状,询问道:“阳儿(刘庄)为何摇头,可是心中已有定计?”

刘庄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淡淡道:“一筷可断,百筷难折。”皇上和百官都知道他有话说,静静地等待,没有打断他。果然刘庄再次进言,力主不要围城太紧、太急,可以引诱贼人突围,然后分而歼灭之,这样以区区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了他们。皇上听罢,拍案叫绝,命将士依计而行。结果一如刘庄所料,叛贼分散突围后被一一平定消灭。

关于此次战事的记载,《后汉书》中只有寥寥数语,是故后人对于刘庄能够成为太子的关键知晓不多,而此次事件即是光武帝刘秀决定改立刘庄为太子的重要转斩点。

此外,据历史记载,刘庄在十岁之时便已经通晓《春秋》,闻达于朝野内外。刘庄能有如此表现,并非偶然,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从小师从经学大师桓荣,可谓名师出高徒;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较早地在刘秀身边观察和学习政务活动,增加了自己的才干。当然,这与其天赋也必有一定关系。但是,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人知道他的聪明的,特别是在充满血雨腥风的皇室内部,因为那势必会引起政敌的妒忌甚至是仇恨。除非你的实力足够强大,能够做到有恃无恐,叫敌人徒唤奈何。

当时,正处于当时女性权力巅峰的皇后郭氏,是阻挡刘庄登上太子位的最大绊脚石。刘强是郭氏所生,为光武帝刘秀之长子,顺理成章地被册立为太子。但他从小缺乏适当的锻炼,逐渐养成懦弱怕事的性子,兼之他胸无大志,不像刘庄那样“积极备战”,所以争位之事,几乎全部仰仗其母亲郭氏。

郭氏深知刘秀十分倾心阴丽华,自己虽然贵为皇后,母仪天下,但在光武帝眼中的地位,却难以企及阴丽华之万一。

同时,阴丽华之子刘庄近年来所表现出的才智,也非自己的儿子刘强所及。是故郭氏只能寻求娘家的帮助。郭家乃是世家大族,郭氏的外祖父就是着名的定恭王,刘秀成就霸业之前,要极力仰仗他,所以才立郭氏为皇后。

兼且初时阴丽华无子,刘强也就以嫡长子的身份入主东宫。郭氏为让刘强坐稳太子位,可谓煞费苦心。可是方法用尽,依然挡不住刘庄母子逼来的脚步,她无计可施,竟然当面讽刺刘秀和阴丽华,叫刘秀对她彻底死心。此一时、彼一时,君临天下的刘秀再也不需要郭家的助力,当他决定废除刘强时,世上再无一人能够改变这结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