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被蒙骜的勇敢就激励,也纷纷上前,用竿子扫赵军的腿。这一着果然有效。秦军的竿子长,前面还有戈头,赵军不得不小心应付,不仅前进速度慢了,体力消耗也大。
赵军指挥官一声令下,赵军全体后退二三十步,在口令声中迅速列好阵,又在一声口令声中,赵军将长戟头朝下尾朝上斜提着,再次冲过来。蒙骜叫声“退”,秦军往后便退。双方一进一退,保持着二三十步的距离。这时,营中的弓箭兵突然从斜方向向赵军射击。由于赵军这次是密集的阵形,一箭之下就被射倒了一片。赵军派出一营出来抢占营地,弓箭兵在射出两箭后,灵活地撤出了营地。
蒙骜的游动防御拖延了时间,产生了效果:驻于山下的三个营已经调上山头,而前来增援的南郡军已经从下游一两里处渡过丹水,正往这边赶来;西边的尘土也越来越近。
赵括跟着第四波出阵。他一路流着汗,也不知是虚汗还是热汗。病痛已经掩盖了饥饿感,他目前毫无食欲,心中只剩下大战前的紧张和兴奋。旗鼓车由几名士兵推着,缓缓向前,他的亲营在全军的最后。目前营中已经没有了任何牲口,武器也全部换成长戟,只看外表,完全分不出谁是将军,谁是士兵。
亲营由营尉有前方引领,五百人将在后面压阵。赵括像一名士兵一样走在队伍的最后一排中间。他前面的一营是万人将的亲营。他和万人将都只保留了五百人的亲营规模,其他人都分插到作战部队中,所以这支部队显得训练有素,与众不同。
走了几里地,赵括不再流汗了,头疼脑热似乎也消失了,浑身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他在营垒上亲眼目睹了赵军顺利地拿下了秦军的三个营栅,这三支部队将在那里休息,阻击前来增援的秦军,而主要的突击力量将是自己率领的这支部队,他们将直接冲向山上。当他们突破半山的防御后,山下的赵军将沿着打开的通路继续向南前进。他的最低目标是在秦军营地里找到粮食和其他物资,最高目标是击杀几员秦军大将,动摇秦军的战争体系,等待邯郸来援。当部队通过已经占领的秦军营地时,赵括默默祝念山顶上有秦军的主要将领!他希望情报是真的:白起就驻在这座营中。
赵括的亲营在中央的营地里停下,突击的任务由万人将指挥。他看着万人将整好队,向山上进发。
山不高,也不陡峭,略有些山石,大体还算平坦,绝不是什么不可克服的天险。赵括对一战而取胜充满信心。
战斗首先指向西边的营地,那里能够得到的支援较少。但蒙骜的弓箭兵干扰了前进的步伐。先上去的一个营体力不支,损失较大,还被前后夹攻,被迫退下。
经过这一阵,赵括大体了解了赵军的虚实:每个营中可以派出来作战的不过百十来人,其他人大约都在病中,只能守营,无力出战。这增添了赵括的信心。
万人将大概也是这么想的,第二阵,他将全部兵力投入到突破中央营地的战斗中。但和第一阵不同,秦军不与他硬战,而是采取了游斗的策略。秦军虽然生病,体力不佳,但赵军的体力也很不乐观:他们没有进食,完全靠一口气提着,顽强奋战。这口气如果泄了,一切就都完了。
鉴于秦军不与赵军直接交战,而是且战且走,万人将决定不与秦军过多纠缠,而是直扑秦军的营地。
当初为了方便弓箭兵射击,蒙骜带着秦军向营栅的侧方向撤退,闪出弓箭兵射击的空当来。这虽然方便了弓箭兵射击,但却放开了通往营地的道路。赵军顺利地驱逐了弓箭兵,占领了秦军在半山的营地。
赵括见状大喜,立即让第一波出击就占领了中央营地的万人将集合部队,继续进攻。这时他才发现,万人将脸色有些不好。赵括询问道:“何伤?”
万人将道:“腹痛如搅。营兵多有若此者,恐为所算。”
赵括这才注意到,许多士兵抱着肚子,蹲在地上,面现痛苦神情。他让人把剩下的炒粟拿过来检看,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对万人将道:“或为久未进食,积食难消。君且住,吾代君往。”
万人将道:“未可。如此小疾焉得为害。”下令击鼓出阵。那些抱着肚子的士兵听到集合的鼓声,也只得忍着疼痛,挣扎起来,出营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