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信陵君到中军拜访晋鄙大夫,把晋鄙给吓了一跳。信陵君告诉他,自己只是想了解一下前沿的部署和未来的行动计划。晋鄙道:“臣正要往前军巡查,愿公子同往。”信陵君欣然应喏。
晋鄙大夫备好一乘车,自己亲自驾驭,让箫间向信陵君讲解沿途所见。车后是一队护卫的武卒。信陵君带来的门客,被安插在护卫中间,他们没有着甲执戟,在一群整齐的武卒中十分显眼。
晋鄙驾车从右往左,按正常巡营的节奏一一巡视,箫间则在车上一一指点着工事或阵营,向信陵君介绍作战重点,甚至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这两人的合作十分和谐,简直到了心念相通的程度。晋鄙驾车的节奏与箫间介绍的节奏如此合拍,让箫间的介绍显得既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又周到全面。信陵君怀疑箫间是不是已经从芒府出来,转投晋鄙了。
巡视工作整整持续了一个下午,中间除了有几起临时处理的营务,几乎没有受到打扰。由于几乎没有受到秦军的压迫,晋鄙将防御前沿向前推进了近乎五里,组织了多道防御阵地。箫间向他介绍的各种战术动作,则非常切合信陵君目前的知识水平,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整个过程中,信陵君几乎没有开口,完全沉浸在眼前的情景和箫间的讲解之中。只有在进入各营的时候,晋鄙会大声宣布:“将军劳军!”引得全营士卒都从地穴中出来列阵。信陵君则一一拱手慰劳。
地穴的设计看来的确不错。在这几天中,民军各营已经砍伐了大量树木,在地穴顶上支起棚顶,防风挡雨的效果更强了。
巡营回来,晋鄙请信陵君吃了晚餐再回城,信陵君也有意与晋鄙谈一谈:下午的巡营,只有箫间在唱独角戏,晋鄙和信陵君都没怎么开口。
还是信陵君、晋鄙和箫间三人进了大帐,门客们被营司请去休息——武卒营司有独立的地穴,至于晋鄙与中军将,自然住在旁边的房舍中,大帐只是办公场所。
幕布只围了三面,空出的一面通向院落,对面的一面挖了个门,用门帘虚掩着。进到帐内,箫间略一拱手,就坐到角落中一个几案旁,开始处理案上堆积的简牍。晋鄙则将信陵君请入院中。
院子的主人已经被请走,这座院子主要由中军将居住,因为他带来了很多家臣和门客,晋鄙孤身一人,只住了一间耳房,箫间则住了一间厢房。中军将正在院中与人闲谈,见晋鄙和信陵君进来,过来见过礼。晋鄙道:“将军巡营至此,于吾军晚餐乃归。”
右军将闻言,立即送上一顿马屁。晋鄙道:“将军且于堂上暂歇。”
信陵君道:“正要请教大夫,就于堂前明亮。”
中军将听了,立即叫人备酒,送到堂前。
虽说是堂前,但晋鄙还是让信陵君进了大堂,只是不坐在屏风下,而是在门边坐下,即有亮,又保密。三人按军中规矩,信陵君居中,晋鄙和中军将一左一右。家臣搬来酒具果盏,中军将挥手让他们退下,自己亲手斟酒,将果脯端给各人过酒。
三人各饮一盏酒,吃了一个果脯。信陵君道:“魏相命吾等坚持一月,敢请二卿教我。”
中军将大大咧咧地道:“公子勿忧,军事一任大夫,必无差池。”
晋鄙道:“和议将成,最忌意外。双方不动,是为上策。秦人减兵,亦显此意。吾坚垒而守之,示之无进犯之意,亦绝秦犯我之计。魏相、芒将,皆是此意。”
信陵君道:“教戒令渐渐而止,奈何?”
晋鄙道:“天寒地冻,衣食不周,一日一练,甚为严苛。能保无冻伤及中风寒者,乃为上焉。一月瞬息而过,公子当计一月之后。”
信陵君道:“大夫其言遣军之计乎?”
晋鄙道:“然也。遣军非比寻常,简册文书众多,要一一置办。一月恐难支也。”
信陵君大惊道:“今日即当为乎?”
晋鄙道:“民军三十营,百五十余乡里,十万之众,但书其名籍,日得三千,非百人不办。何况记其功绩、民爵等项。必得多人相助,及今而始,一月乃得成也。”
信陵君道:“大夫计之是也。全营诸士,任凭大夫差遣,不敢有违。”
晋鄙道:“臣思此番遣军与往日不同。何者?往日遣军,战事完毕,得胜归国,各携功绩,自入乡里。今则不然,战事未毕而书其册,志其功绩,劳其辛苦,而身犹餐风饮露,耳犹闻金鼓声之声,心犹惧锋镝之害。若为所知,士气必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