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九一章 三道圈(1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4318 字 2个月前

南方的土着皮肤更黑,身材相对矮小,更像是黑人。比如泰米尔人、泰卢固人和孔卡尼人,这些人的宗教信仰与北方恒河流域的土着也不一样。

英国人之前也采用了异地驻军的政策,但是他们主要是将孟加拉管区的仆从兵放在恒河中上游,现在看来,这些人还是有些集中了。

这次起义的义军很多都是来自孟加拉地区,现在他们似乎要向自己的老家发动进攻。

一个头发卷曲,脸型瘦削的中年男人这个时候插嘴道:“总督大人,鄙人觉得还是应该让国内派出舰队和更多的援军过来。这次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华族人既然已经插手了,他们会做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点,我们都不知道。”

这人名叫卡里斯是一个犹太商人,同时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卡里斯先生对华族非常了解。

他今年还去过华族的上海滩。在他看来,华族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

而且华族对他们这些人似乎并不欢迎,哪怕是你拿着钱去他们那里投资,他们也不欢迎。

华族这个国家似乎并不缺钱。他们那里随便一个富翁到了欧洲都算是数一数二的富豪。

这样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被他们用金钱所控制,那么就一定会成为他们的敌人。

“卡里斯先生,难道您觉得华族敢明目张胆地跟大英帝国开战吗?我们的新建队要是来了,可以将他们的沿海给打的稀巴烂。”一个年轻人不屑地说道。

不过坎宁爵士却不这么想,他知道华族在综合实力上并不比大英帝国差。

正因为如此,内阁在是否对华族开战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骂坦普尔·帕麦斯顿首相是一个懦夫。实际上这位首相大人绝对是一个鹰派人物。

但是鹰派人物和好战的莽夫可不是同一类人。如果战争可以确保胜利,那么帕麦斯顿首相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使用武力。

但是华族人的潜力深不可测,其体量也大得吓人。

沙俄人与华族作战两年了,似乎一点好处都没有占到。反倒是丢失了大片的领土。

而在欧洲,英法与多国联军也没能够让沙俄人丢掉一点土地。

“卡里斯先生,我们需要一个人去议会游说那些固执的议员,不知道先生是否愿意辛苦一趟?”

“乐意至极。”

卡里斯非常绅士地躬身道。

其实卡里斯提出这个建议就想着要趁机回去一趟。他也是金融街的一份子。

上面给他的指示就是要促成大英帝国对华族开战。如果这次他能够以游说者的身份回去,那么怎么去跟议会做汇报,他有很大的自主权,在事实的基础上再进行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就是他自己说了算了。

坎宁这里迅速针对当前的局势做出了调整。

第一点,确定了死守德里等战略要地的方针,在一些地方,可以不去清缴起义军,但是主要城市要控制在手中。

第二点,发布命令恢复了地方土邦的一些权力,对于那些忠于大英帝国的土邦,可以让他们自己招募一部分军队去对抗义军。

第三点,派遣海军和陆军配合守住恒河防线,不允许恒河以北的义军南下。现在英印殖民地的义军主力大部分都在恒河以北地区。

这些义军加上廓尔喀和太平国构成了英印殖民地的主要威胁。

第四点就是请求国内继续调遣援兵过来。坎宁觉得殖民地的战争之所以会失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军队中土人的比例太高了。这些土人成了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

第五点,他希望国内能够给华族施加压力,让华族不要插手英印殖民地的事务。

而在北方,联军取得了大胜之后,按照黄宗汉之前给他们制定的方案,开始最愉快的分赃环节。

石达开的太平军已经向西北进军,驻扎在阿萨姆地区英军数量并不多。

因为占领了下缅甸地区,因此英国人并不需要在这里安插重兵防备缅甸王国。

阿萨姆地区本来被缅甸王国管辖,在第一次英缅战争的时候被英国人占领,而下缅甸地区则是在第二次英缅战争的时候被英国人占领。

在下缅甸驻扎重兵之后,英国人就减少了阿萨姆地区的驻军数量。

董良为什么要安排石达开去占领阿萨姆地区呢?为什么不让他占领别的地盘,将阿萨姆交给普兰或者别的势力?

除了打通华族与次大陆陆地上的联系通道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阿萨姆地区生活的百姓为阿萨姆人。

而当地的阿萨姆人与云南的傣族人实际上是一个族群。

千年以前,正是云南的傣族人西迁,然后建立了阿萨姆王国。

所以到了后世,你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段子视频,说印度东北部有一个族群,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这个族群在长相上确实与西南的华族人别无二致,就是文化和信仰都依然相似。

所以将这个地方交给太平国之后,当地人可以被同化成华族文化圈的一部分。

对于一些藩属国,华族并不会直接兼并,但是董良要求他们至少在文化上要对华族有认同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