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七章 欧洲宪兵(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7753 字 5个月前

而无烟火药的配方只有几个道士,或者说是炼丹师知道。

这次在船厂视察,董良又专门去看了暴风雨机枪的生产线。

华族军工正式将这种机枪命名为“暴风雨机枪”,意思是它的射击就像是暴风雨一般。

加特林现在是船厂区的一名工人,他的一切研究成果都应该归单位所有,自然是没有资格以自己的名字去给发明物命名的。

机枪生产线还比较简陋,分工也不够明细。产量不高,每个月只能够生产出不到百台。

董良对此非常不满。反倒是迫击炮和掷弹筒的生产速度非常快。

有了无烟火药之后,很多武器的生产都可以解锁。

迫击炮和掷弹筒作为步兵的中短程支援武器,其准度比火箭弹要高得多。

而且更加方便携带。

董良的目标是在今年的年底之前,为华族的正规军每个大队设置一个机炮中队。

这个中队装备十挺暴风雨机枪,十门50mm迫击炮,以及两门56mm榴弹炮。

大队是华族的基本作战单位。

而在支队层面也会有一个专属的炮兵大队。

五百人的编制,装备十五门70mm加农炮,二十五门56mm榴弹炮。

这样华族军队将在武器上完全超过西方的军队。

甚至是产生代差。

53式步枪也要逐步普及。

董良已经开始优先将新枪装备给许树的教导支队,在实战中检验新枪的性能。

当然从扩大生产线,到换装,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华族将近十五万正规军不可能同时换装的。

这几年时间,华族的武器从滑膛枪到线膛枪再到后膛枪,走过了别人几十年要走的路。

华族的军工部门一直开足马力,有上万人在枪炮厂里日夜劳动。

这次董良回到福州,还要就远东的事情跟大家解释一下。

没等董良解释,周腾虎就带着一帮子元老找上门了。

“元首啊,远东是比关外还要苦寒的地方,我们都支持您收回华夏的土地,但是您要挑好时候啊。”

周腾虎这次是真的有些生气了。董良决定出兵远东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与他们商量。

“元首,这次您确实有些冒进了,咱们华族的战士也不是铁打的。当年大明三边的几十万大军都在辽东折戟沉沙,咱们现在要去打的地方还在辽东北方几干里之外,那里一直以来只有辽东野人居住。”就连康老八也不理解董良的苦心。

董良苦笑了一下:“大家来都来了,坐下说话吧。这件事情没有提前与你们商量,确实是我的不对。我是在路上的时候接到卓将军的军报,才做出的这个决定。”

“我记得跟你们说过沙俄对我们的威胁。”

周腾虎点头道:“这个大家都清楚,我华族几干年来一直饱受北方蛮族之苦,沙俄可以看做是自匈奴、突厥、蒙古之后一支北方崛起的新蛮族势力。但是此时正是北伐的关键时刻,我们已经为了北伐发行了国债。这远征沙俄又得多少军费啊,难以计算!”

董良点头道:“弢甫啊,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有一点你说的不对。这个沙俄跟你们想象的不同。他们虽然生活在北方的苦寒之地,但是他们只是思想和体魄野蛮。事实上他们自诩是欧洲的文明国家。他们可是有上百万火枪大炮武装起来的士兵。”

董良觉得有必要跟手下的人说道说道沙俄了。

他从金帐汗国开始说起,摆脱蒙古人的奴役是沙俄崛起的开端。

随后通过向西欧学习,以及几任开明君主的改革,沙俄逐渐成为一个幅员万里的大国。

在这个时空阶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沙皇俄国都正处在它的“全盛期”当中。

由于在之前的拿破仑战争当中,沙俄最终选择了站在反法同盟一边对抗拿破仑,并在1812年成功依靠“冬将军”击败了拿破仑远征军,最终护送着路易十八实现了波旁王朝的复辟,哥萨克骑兵饮马塞纳河。

在战后的“维也纳体系”当中,沙俄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欧陆霸主,它提出并主导签订了《神圣同盟》,成为了当时整个欧洲反革命秩序的主导者。

老马愤恨的将当时的沙俄称之为“欧洲宪兵”,诅咒其尽早崩溃,但这看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当时的沙俄不仅能弹压国内的进步力量,只要当时欧洲各国出现革命,沙俄一定是第一个出兵进行干涉镇压的那个列强。

俨然把全欧洲都当做了自己的小兄弟和势力范围了。

而对这一点,奉行“大陆均势外交”的英国居然似乎听之任之,因为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后进入了军事上的“养伤期”,并在经济上加速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的后果,英国需要庞大而稳定的海外原材料供应地和市场,而庞大的沙俄和其维持的稳定欧陆秩序为英国人提供了这一点。

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英俄两国形成了堪称恐怖的贸易绑定,向英国出口的矿石、煤炭、木材、毛皮等原材料占到了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3%。

而英国向俄罗斯倾销的工业品,则占到了其出口总额的40%。更不用说沙俄帝国靠维持的庞大军备,弹压欧陆各地的起义、维持市场稳定给英国带来的隐性收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沙俄觉得自己想要去瓜分奥斯曼帝国,英国人应该不会采取过激的行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