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艾雨有些不解地看向许轻染,对于他的一惊一乍不太理解,但是出于对许轻染的信任,她没有发出质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他的下一句话。
凌枫倒没那个兴致去接话,他真的已经很累了,过多地消耗了体力以及自己的神识,他感觉自己甚至不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听艾雨方才描述自己的遭遇的时候,也是断断续续的,好在大致的经过还是明白了,身下的细节,自己没注意到也无关紧要,毕竟还有一个智者定位的许轻染在。
“什么怪异之处?你找到了?那是什么?信里的秘密吗?”张琪一听到许轻染有了新的发现,便是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艾雨,你方才说你在异空间的时候,将那封emily写的信读了很多遍,并且运用了你的心理学知识,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对吗?”许轻染在讲述自己的发现之前,先是问了艾雨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让艾雨愣了一下,她沉默片刻,没有立刻做出回答,但最总还是点了点头,“是的,信件涉及到的人不算很多,写信的人是emily,收信的人是埃文斯,这就是信件本身关联的两方主体,再加上看信的第三人,也就是我们,我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了这封信以及上面描绘的时间,得到的场景是完全相同的。”
“没有偏差,对吗?”许轻染在听见艾雨下定的结论之后,却是嘴角上扬,仿佛在用自己的表情说明,这就是他发现的秘密。
“对啊,事情的经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致的……啊!”艾雨一边点着头,一遍在思考着许轻染想要传达的意思,就在话顺理成章说出去的瞬间,她也反应过来了什么。
“察觉到了吧?这里面的不同寻常。”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是我疏忽了。”
张琪和凌枫倒是一头雾水,这两人隔着打哑谜说相声呢?
“所以你们到底发现了什么?这封信里面的内容到底有什么问题?”张琪问道。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认知偏差。它讲的是人们在感知自身、他人或者外部的环境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自身或者是情境的原因,而对于同一物品、同一事件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果。这个结果或许会很细微,又或许是很大的差别,但是无论如何,基本上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认知结果,因为人本身就是截然不同的个体。就拿这封信来说吧!emily作为写信人,从她的角度上来看事件,一定是最接近现实的,但是这也不意味着emily视角之下的事件完全还原了发生的事件,它会经过大脑和记忆的共同处理,而导致与真实出现一定的偏差,这个认知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回溯过去的时候,它就是参考的蓝本。”
“而收信人埃文斯先生,他和emily是一起生活的,可是即便如此,对于没有发生在他眼前或者是没有他参与进来的事件,他也是不了解的。而文字的叙述在某种意义上是会扭曲真实事件的,在emily将自己的经历用信件记载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扭曲过一次真实事件了,而埃文斯看到这封信后,从他的视角来理解事件,又会因为自身而再度扭曲事件,导致这个认知偏差越来越大。所以埃文斯视角看见的事件,不可能和emily一样。”
张琪这下听懂了,虽然艾雨用了一个很专业的名词“认知偏差”,不过后面的分析让她完美地理解了这个意思,“所以你当时感觉这封信无论从谁的角度来看都是这么个事件,就是这封信最大的问题?可是,我还是不太理解,认知偏差是存在的,这一点你解释得很清楚,可是你是怎么去还原埃文斯的视角的呢?他作为收信人,在这封信上面没有任何体现,你怎么知道,他的视角下的事件也是这样的?”篳趣閣
“用心理学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侧写。之前也向你介绍过了,我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再加上我手里有一些可以辅佐和还原的道具,所以揣测埃文斯当时的状态和他的视角并不难。”艾雨并没有过多地讲述自己是怎么还原埃文斯的视角的,但是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张琪再继续追问下去难免有些不太礼貌,所以她只是点了点头,不得不认同艾雨的话,但表情也是有点不服气的。
“理解不了也没关系,我刚刚也说过了,这封信涉及了三方视角,就算埃文斯的视角你无法共情,但作为旁观者,也就是第三方的我们本体,你的视角还原出来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同的人在看见这封信,捕捉到的信息应该都不一样,再根据自身的一些认知,还原出来的事件也该有所差别,可是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凌枫这下也不理解了,“达成共识不是一件好事吗?说明我们对于事件的分析有深度,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