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算代沟吗(1 / 2)

“闻个屁,赶紧走,去你家告诉你妈一声晚上在我家吃饭。”刘明锐迅速转移了话题,并且快步走出胡同穿过马路,向王三家走去。

王三和他爷爷家住一个院,他家住得是他爷爷家原来的老房子,之前当仓房了,后来王三他爸工作调回md镇,又重新收拾收拾住进去的。王姥爷家是镇里的老户,早早就自己建了房子,还有个大院子,那时代要是指着单位发房子可没这么宽绰的环境。

虽说这个年代还给免费发房子,但是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论资排辈不说主要是资源少,很多人进单位住得是单身宿舍,有孩子了还住单身宿舍呢。就算分了房子也没多大,有不少一家五六七八口住在单位分的十几二十平的公房里,其中更有甚者还是祖孙三代挤在一起。

刘明锐家东边就是一座老毛子房,外面全包得厚木板,刷着黄绿相间的漆,这座大方房里一共住了五户人家,最少的一家是李叔家三口人,大概1平的面积,他家对门的秋叔家也是1平左右,是四口人。其他三家面积能大点,但是人多啊,都是祖孙三代。可见当时的居住环境吧,并且据刘明锐所知,这种情况越是大城市越是严重。

后世还老有人在网上发牢骚,说什么原来房子不花钱。的确是不花钱,不用贷款,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花钱的房子真能住的方便舒适吗?这些情况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但就是有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纯纯的24k人渣。

刘明锐记得8年刚到重工市的时候,借住表哥的房子,算是八十年代建的比较好的单元楼,一层三户,一户四十来平。而8年的当时,隔壁的邻居就是两家同住一户,共用卫生间和厨房,一家是祖孙三代,一家是夫妻俩有个女儿,女已经工作不回来住了,他们的房子就是前些年单位分的。

奇葩的是在1年左右,祖孙三代那家买了新房搬走,老房子就卖了,刘明锐本以为会是那夫妻俩给买下来,结果出人意料的那一半房子卖给了另一家……再后来刘明锐贷款买了新房搬走了,隔壁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老舅妈,我三哥晚上在我家吃饭,你做饭不用带他的份,吃完玩一会再回来。”刘明锐拉开王三家的门也没进去,在门口就跟王三他妈打了招呼。

“小锐来了,感冒好没?”王三老妈关心的问刘明锐。

“好多了,老舅妈,我老舅还没下班呢?”

“也快回来了,三儿呢?”

“他在后面呢,我跑过来的,我走了老舅妈。”刘明锐说完关上门。

“跟你妈说完了,走吧三儿,哥带你买好吃的去,哈哈。”刘明锐翘着脚要搂王三的脖子“去去去,没大没小的,就你这小样还当我哥,我捶不死你。”王三轻松的挣脱了刘明锐的搂脖杀,鄙视的看着他。

俩人出了老王家大门直奔道口下面的老林家小店,看看当时的店名起的多随意,老林家小店。这是距离刘明锐家最近的小商店,当时个体户很少,这样的小商店更不多。从刘明锐家想去别的小商店,要么过道口,要么往铁路中学那边走,都比老林家小店远不少。

一进门果然是记忆里的样子,只是比记忆里光线更黯淡,老林家小店的房子是东西向,东面朝大道有四扇窗户,西面被货架挡的严严实实不知道有没有窗户,这功夫日斜西山还没开灯,正是屋里最暗的时候,恐怖片叫至暗时刻。

进门的右手边是几个大缸,刘明锐没记错的话里面分别装着酱油、醋和散装白酒。正是孩子打酱油的年代,这时候的刘明锐就经常干这事,从家里自带瓶子到卖店,老板会用那种提子再拿个漏子往瓶口一插,一提子是一斤,一瓶或醋或酒或酱油直接灌满,往往拿着满瓶的醋或酱油会一边走一边抿两口,还美滋滋的,也不嫌齁挺,真傻呵呵。

正面对着的就是老式柜台,刘明锐打眼扫了一圈,都是脑海中美好的回忆。

柜台上面靠里放着一排玻璃罐子,罐子里装的有花生粘、散装水果糖、彩色的糖豆还有长条用糖纸包的泡泡糖,上面有个小女孩吹泡的头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