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大明乞丐皇帝--朱元璋
在刘福通红巾军转战北方的时候,濠州郭子兴红巾军正在壮大起来。
郭子兴本来是ah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加入了白莲会。
1352年,也就是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郭子兴看见时机成熟,就和四个朋友一起,带着几千人,杀了州官,把濠州城占领了,宣布起义。郭子兴和他的四个好友都自称元帅。
有一天晚上,濠州城外来了一个和尚说要投奔红巾军。士兵以为是奸细,将他绑了。
郭子兴见那个被绑的和尚,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十分赏识朱元璋,把他留在身边当个亲兵长。
这个投奔郭子兴的和尚,名叫朱元璋。原是濠州钟离(今ah凤阳东一个贫苦农民。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朱元璋十七岁那年,淮北地方闹了旱灾和蝗灾,接着又蔓延了瘟疫。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接连传病死了。
朱元璋到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混口饭吃。
但这年灾情严重,皇觉寺收不到租米。朱元璋被打发出门去化缘,到淮西一带流浪讨饭。过了三年,濠州的灾情稍微缓和了一点,他才又回到皇觉寺。
又过了一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了,朱元璋就离开皇觉寺,到濠州来投奔郭子兴。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以后,打仗勇敢,又有计谋。郭子兴把他当作心腹看待。在起义兵士中,朱元璋的声望渐渐提高了。
郭子兴有个好朋友姓马,在郭子兴起兵那年病死,把他的孤女托给郭子兴照顾。
郭子兴把女孩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便把这女孩嫁给朱元璋。
这样,朱元璋做了郭元帅的女婿,地位直线上升。
濠州的红巾军里,连郭子兴在内,共有五个元帅。五个人平起平坐不分高低。
除郭子兴外,另外四个元帅都有点江湖气,不讲纪律。郭子兴渐渐看不惯他们,他们也嫌着郭子兴。
日子一久,矛盾越来越深,四个人就合在一起,排挤郭子兴。有一次,郭子兴差点被他们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把郭子兴救
了出来。朱元璋发现起义军的几个将帅胸襟狭窄,在他们手下干事,成不了什么气候,就回到老家,招兵买马。他少年时候的
伙伴徐达、汤和,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将领,都来投奔,招募了七百人。后来,又袭击元军,招降了一批元军。
朱元璋得了大批生力军,整顿纪律,加紧训练,把手下的军队训练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声势大振。
朱元璋带着自己训练出来的队伍,连续打下滁州、和州。
小明王韩林儿在毫州称帝那年,郭子兴得病死了。小明王就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做了副元帅。
郭天叙没有什么指挥的经验,加上红巾军中大多将士都是朱元璋的亲信,朱元璋名义上是副帅,实权全掌握在他手里。没多久,郭天叙在攻打集庆(今江苏南京的时候,被叛徒杀死,朱元璋就当了名副其实的元帅。
朱元璋独掌兵权以后,率领大军大破元朝水军,渡江攻打集庆,集庆五十多万军民投降。朱元璋进了集庆,出榜安民,把集庆改名应天府。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以应天府作为根据地,向江南一带发展。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
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
136年,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另一头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
新来的谋士刘基给出计策,朱元璋依计出兵,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
过了三年,陈友谅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朱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决战。
论实力陈友谅强大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天,朱军都失败了。
部将郭兴跟朱元璋建议用火攻。
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快的小船。那天傍晚,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条小船,乘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火焰腾空,把湖水照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将
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
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
自从刘福通牺牲以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这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个障碍。
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过江的时候,命部将廖永忠把小明王淹死。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
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122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
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
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
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
往比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
137年,封诚意伯。
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后世相传刘伯温留下一首烧饼歌,甚为准确的预言未来
123杀戮功臣-----胡惟庸
明太祖是农民出身的,体恤农民生活。他即位以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招集流民开垦荒地,免除劳役赋税;他还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所以,明朝初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明显的发展。新建立的明王朝统治也巩固下来。
但是明太祖总不放心那些开国功臣。他设立一个叫做“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专门监视、侦察大臣的活动。大臣在外面或
者家里有什么动静,他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谁被发现有什么嫌疑,就有被打进牢狱甚至杀头的危险。
明太祖对待官员极其严酷,大臣上朝的时候惹他发了火,就在朝廷上被按在地上打板子,叫做“廷杖”,甚至被当场打死。这种做法弄得一些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每天上朝的时候,都愁眉苦脸地向家里亲人告别。如果这一天平安无事,回到家里,亲人就高高兴兴庆幸他又活了一天
,可以说在朱元璋手下当官是最惨的。
138年,丞相胡维庸被告发谋反,明太祖立刻把胡维庸满门抄斩,还追究他的同党。这一追究,竟株连文武官
员一万五千多人。明太祖一发狠心,把那些有胡党嫌疑的人全杀了。
学士宋濂,是明朝开国初期跟刘基一起受明太祖重用,后来,又当过太子的老师。宋濂六十八岁那年告老回乡。
胡维庸案件发生后,宋濂的孙子宋慎也被揭发是胡党,于是株连到宋濂。明太祖派锦衣卫把宋濂从金华老
家抓到京城,要把他处死。
马皇后知道后劝阻明太祖,于是将宋濂改为充军。七十多岁的宋濂在充军半路上死去。
过了十年,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和胡维庸往来密切,明知胡维庸谋反不检举揭发,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李善长是第一号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亲家。这一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可是明太祖一翻脸,把李善长和他的全家七十几口全部处死。接着,又一次追查胡党,处死了一万五千多人。
自从胡维庸案件发生以后,明太祖觉得把军政大权交给大臣不放心,就取消了丞相职位,由皇帝直接管辖吏部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的尚书;又把掌握军权的大都督府废了,改设左、右、中、前、后五
个都督府,这样一来,明朝皇帝的权力就大大集中了。
事情并没到这里结束。过了三年,锦衣卫又告发大将蓝玉谋反。明太祖杀了蓝玉,追查同谋,又有文武官员一万五千多人受株连被杀。
这两件大案,几乎把朝廷一些功臣一扫而空,明太祖的专制和残暴在历史上也就出了名。
126靖难之变---燕王朱棣
明太祖一面杀杀戮开国功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其中一部分藩王还
拥有军队。明太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统治,哪料到后来反引起了一场大乱。
明太祖六十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继承权落到侄儿手里,心里不舒服。特别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一向带兵驻守北平市,多次立过战功,对朱允炆炆更不服气。
1398年,明太祖死去,朱允炆即位,即建文帝。
朱允炆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
燕王暗中练兵,准备谋反。为了麻痹建文帝,他假装发了精神病,骗过建文帝。
但是齐泰、黄子澄却怀疑燕王装病,他们一面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属抓起
来,一面又秘密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带兵逮捕燕王,还约定燕王府的一些官员当内应。不料张信反向燕王告密。燕王得到消息,就把王府里充当建文帝内应的官员全抓起来,宣布起兵。以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誓师出征。历史上把这场内战叫做“靖难之变”。
燕王本来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手下有一支经过训练的精兵。他起兵南下,许多
州县的官员纷纷投降。建文帝害怕起来,撤了齐泰、黄子澄的职,想要燕王退兵。燕王哪肯罢休。
朱元璋杀戮功臣太甚,导致朱棣造反时候,建文帝无将可用,只留下一个老将耿炳文。
朱允炆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万伐朱棣,可惜耿炳文是个善守之将,不善攻。所以大败。
朱允炆遂以名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代耿炳文,
李景隆绕开朱棣主力,直捣北平,来个围魏救赵,但是北平的防卫坚固攻不下来,最后李景隆被朱棣两面围攻,
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
这场内战,差不多打了三年,到了公元142年,燕军势如破竹,进兵到应天城下。
建文帝见形势紧急,一面要将士拼死守城,一面派人向燕王求和,愿意割让土地,请求燕王退兵,又遭到燕王的拒绝。
过了几天,守卫京城的大将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致使南京被燕军攻破。
燕王带兵进城,只见皇宫大火熊熊,朱允炆不知所终。
燕王朱棣即位,这就是明成祖。
1421年,明成祖迁都bj。打那时候起,bj一直成为明朝的京城。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因为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传言建文帝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从地道里逃出,朱棣心里一直不踏实。
为了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人到各地去秘密查找。
又怀疑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
派郑和到海外去宣扬国威,顺便探听一下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原来姓马,小名叫三保。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145年到1433年的将近三十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前前后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海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
郑和的七次航行,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说明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已经有很高的水平。通过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那些国家里还流传着三保太监的事迹。
125土木堡之变----朱祁镇
到郑和第六次出使回国的那年,明成祖得病死了。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不到一年也死了。继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爱好蟋蟀被称为蟋蟀天子,由祖母徐太后和三杨老臣掌权。大臣们认为郑和出使七次,国家花费太大,到国外航行的事业就停了下来。
明成祖靖难之变成功,他身边宦官出了不少力,所以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bj以后,设立“东厂”,专门刺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有没有谋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的大臣靠不住,让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这样,宦官的权力渐渐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给一个宦官代笔,叫做司礼监。
1435年,明宣宗去世,八岁太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由皇太后张氏掌权。
朱祁镇年幼爱玩,宦官王振想出各种各样法子让他玩得痛快,朱祁镇挺喜欢他。朱祁镇即位后,王振当上司礼监。
明英宗一味追求玩乐,根本不问国事。王振趁机把朝廷军政大权抓在手里。朝廷大员谁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充军。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父”。
这个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强大起来。首领也先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大败。
边境的官员向朝廷告急,王振主张英宗带兵亲征。
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认为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管大臣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留守bj,自己跟王振、邝埜等官员,带领五十万大军从bj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赶去。
1449年,明英宗亲率的军队却遭到了惨败,随军的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
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一批禁军,没法突围。这时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奸贼王振,气愤地说:“我为天下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
抡起大铁锤,结果了王振的性命。樊忠自己冲向瓦剌军,拼杀了一阵,中枪倒下。
瓦剌兵赶上来,俘虏了明英宗。史称“土木之变”。武勋贵族全灭。
经过这一场战斗,五十万明军,损失大半,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明王朝元气大伤。瓦剌首领也先却更加骄横起来,bj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守卫京城的责任,就落在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的身上。
126京城保卫战---明朝第二牛人于谦
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消息传到bj,太后和皇后急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无果。
太后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大臣徐有贞建议逃到南方去。
兵部侍郎于谦主张坚守,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决定于命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守城。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
这一回,在京城面临危急的时刻,于谦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剌军的奸细。
有一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上朝,大臣们以误国罪弹劾王振罪状。朱祁钰不敢作主。锦衣卫指挥马顺,是王振的同党,吆喝着反对想把大臣赶跑。这下惹了众怒,大臣们一阵拳打脚踢就把马顺围殴揍死了。没错,堂堂锦衣卫指挥一个武将被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打死。
朱祁钰见到朝堂大乱,想躲进内宫,于谦拦住他说:“王振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惩办不能平民愤。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状,大臣们就心安了。”
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没把他杀死,却挟持着英宗当人质,作为攻城开路先锋,不断骚扰边境。
于谦等大臣请太后让朱祁钰做皇帝,被俘虏的明英宗改称太上皇。朱祁钰即位,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瓦剌军很快打到bj城下,于谦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主动出兵。
将士们被于谦的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战斗,保卫bj。
这时候,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陆续来到bj支援。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
也先遭到严重损失,不敢再战,就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
bj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于谦立了大功,受到了bj军民的爱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
也先失败后,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就把明英宗放回bj。
英宗回bj后过了七年软禁生活,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徐有贞、石亨跟宦官勾结起来,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史称作“夺门之变”。没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复位后,废景帝朱祁钰,以私自拥立明代宗为帝的谋反罪名杀于谦。
bj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论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人们传诵着于谦写的一首《咏石灰》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127最爱玩的正德皇帝---爱凤姐的朱厚照
明宪宗朱见深(英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宦官汪直专权,在东厂以外,又设了一个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冤死不少好人。
朱见深是有名的恋姐狂,他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奶妈万贞儿纳为妃子,废了原配吴氏的皇后。
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
其第三子明孝宗朱祐樘继位。明孝宗朱祐樘遵从一夫一妻制,他的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
155年,明孝宗朱祐樘去世。
其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即位。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大名鼎鼎正德皇帝,电视剧里面龙凤店的那个皇帝。
朱厚照继位后,亲信刘瑾成为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和张永、谷大用等人,被称为“八虎”。
刘瑾胡作非为,铲除异己、贪赃枉法,还实行高压统治。
朱厚照对军事痴迷,曾在京城亲自训练士兵。朱厚照体格强壮,力大无比,建豹房,并与老虎搏斗。
朱厚照爱玩不喜欢处理国家事务,将重要国家事务委托给了杨廷和等人。
后在杨一清、张永的策划下,给刘瑾编织谋逆之罪,朱厚照才下令诛杀了刘瑾,为天下除掉了一害。
刘瑾死后,朱厚照又宠信了一个名叫江彬的武官,在江彬的教唆下,他多次离开bj到宣府(今河北宣化寻欢作乐。
男孩子心中总有个英雄梦,驰骋疆场、战鼓齐鸣,纵刀御敌那是何等的威风,在朱厚照心中同样有个榜样,那就是永乐大帝。
为了他的爱好,朱厚照毅然决定常驻边塞,来个真正意义的“天子守国门”。朱厚照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恰好1517年,鞑靼首领小王子,进犯明朝边境,朱厚照率兵亲自指挥战斗。
朱厚照制定周密的计划,从容地分兵派将。双方总兵力近十万,经过5日惨烈厮杀,最终明军在应州击溃了来犯的敌军。史称应州大捷。
按照现在的看法,应州大捷,朱厚照当得起武宗这个称号。
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朱厚照准备御驾亲征的时候,传来了捷报,宁王被一个叫做王阳明的文官打败了。
由于明王朝的腐败统治,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的赋税和劳役负担更加繁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128大明第一牛人---王阳明。
在中国的思想界自古以来有四座丰碑——孔孟朱王,其中“王”就是王阳明
而圣人标准立言立功立德,满足三样。中国几千年正史上只此一位----王阳明。
195年,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率领日本海军,大败俄国舰队。
在众人的一片赞誉声中,东乡平八郎说:一生俯首拜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创始人。
1472年,在浙江余姚出生了一位婴儿,取名“王云。”
但是很奇怪,这个孩子到5岁时还不会说话。后听从一位云游道士得建议改名叫“王守仁。”
说来也怪了,王守仁改名之后,很快就开口说话了。
1482年,父亲王华高中状元,他们一家就从浙江余姚举家搬到bj。
12岁时,他在课堂上问先生:“人生何谓第一等事。”这个老师说:“考科举、当状元。”
对于这个回答,王守仁不认同。他说:“人生当做圣贤。”
在那个年代,朱熹是天下第二大圣人,仅次于孔子。
结婚后,王守仁专心学习朱熹的学问——格物致知。
他从家中的竹子开始学,要彻底弄清楚竹子的道理。但是过了七天,他始终没有明白竹子里有什么道理。
反而生了一场大病。王守仁的内心受到了成吨的伤害:“看来圣人说的也不一定对。”
这就是哲学史上的“守仁格竹。”从此以后,他做圣贤的梦想就此破灭。
王华给王守仁找了个女孩结婚,结果结婚当日,王守仁跑了去跟寺庙的大师谈人生,居然把大师给说还俗了。忘了结婚这回事。
1499年,王守仁考中进士,做了一个六品的小官。
当时正德皇帝和刘瑾等太监们打得火热,败坏朝政。
156年,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打入死牢。
出于正义的立场、内心的向往,王守仁冒死上书求情,得罪刘瑾,贬到贵州去当龙场驿丞。
当年的贵州,可不是现在的旅游胜地。那里的人听不懂中原的语言,能听懂的都不是好人:都是些犯事了跑路过去的。
王守仁来到这里后,没有气馁、没有悲伤,而是努力和当地人融合在一起。他把中原的文化、习俗,带到了落后的山区。
常言道:无官一身轻。王守仁在这里,再也不用操心功名利禄的琐事,而是彻底放宽心态,感受这个世界的真谛。
终于在一个夜晚,他放声长啸:“我明白了,圣人的道理都是出自本心,根本不必在外界求取。”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时南赣匪徒暴乱严重。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阳明,前往平乱。
1519年,王守仁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安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宁王朱宸濠。
1519年,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
我个人认为,王守仁打仗属于玩阴的,类似于陈平那种,正面打不赢,私下出阴谋诡计。
反正就是牛,能读书,能打仗,能写书,大明第一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