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陕北赈灾(1 / 2)

家父朱重八 余生所念 3998 字 2023-05-16

荒凉又广袤的陕北大地上,十几口大铁锅一字排开,底下烧着蜂窝煤,锅里煮着大碴子、米粥、土豆。

说是就地放粮,却也不能真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水源都没有的地方开伙。

在饥民的带领下,车队来到一处荒凉的小村庄。炊事班在村头空地上架起铁锅,淘米做饭,很快就做出大碴粥、白米粥和土豆泥,更有储藏在坛子里的咸白菜、萝卜条。

又给发了竹制的碗筷,吃的一众饥民好不过瘾,感觉比过年时的饭菜还香。

朱爽吃的自然是小灶,却也仅有白米饭和土豆炖鸡块,出门在外,也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了。

饱餐过后,朱爽靠在马车内的软垫上,喝着茶水,冲小春子道:“去,给我找一个说话利索点的,本王要问话。”

小春子忙下了马车,先去找丁智深,很快领回一个四十出头,面色黝黑,头戴扎一顶毛巾的老汉。

这人知道是王爷的车架,未到近前便跪倒在地,连叩几个响头,代表一众相亲,谢秦王活命之恩。

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古往今来,何曾听过王爷亲自赈灾的。便是县太爷亲至,也不多见啊!

更不用说准备的米粥稠密,土豆泥咸香,连下饭的小咸菜都有。若在来两个白面馍,便赶上过节了。

马长贵真心实意的叩头,膝行至马车前,等贵人问话。

“不用拘谨,起来说吧!”

马长贵这站起身,向车上往去,见帘子卷起,一个穿素色麻衣的中年人坐在车边,长须美髯,仪态威严,不由心中暗想,“原来这就是王爷,比城里的县太爷威风太多!”

却听对方问他是哪里人,家中有几亩地,产量如何,马长贵一一作答。

其实此刻的陕北,因为地广人稀,并不缺少土地。

只是荒地难开,熟地太少,干旱缺水,产量不高。

普通年景还好些,一遇到干旱的年份,就过不下去了。

“其实对额们来说,逃荒、讨饭是常事。打记事起,不逃荒能吃饱的年份,还不足十次。只是像今年这样严重的旱灾,比较少见!”

朱爽听的默然,历朝历代的农民都活的很辛苦,更不用说生活在明朝的陕北这样一个灾害频发的地方。

“可曾想过彻底离开这里,到别处讨生活?”

“王爷说笑,那不成流民了。人离乡贱,在这好歹还能活下去,若成了流民,东躲西藏的,怎么死的都不知啊!”

朱爽呵呵一笑,没与他辩论。其实此刻的大明,就有无数的流民存在。而聚集人口最多区域,就在湖北。

到了宣德、成化年间,荆襄地区聚集流民上百万,最终酿成大起义。

好在当时的大明国力尚可,又有能臣干吏,很快将起义平定。

可明末陕北爆发的起义,则直接将帝国送入坟墓。

若不改变这里靠天吃饭的经济模式,早晚还是一个大火药桶啊!

“若在附近,给尔等找一份活,每日有两百文的工钱,可愿意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