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镇上的人,像许多当初的山里人,逃到山里去了,只是与别的人落魄寒酸不同,却穿着锦衣来到了这里。
军阀乱战中,余向前富甲一方,因不堪兵火骚扰,遂携全余家镇举族迁居此地。
因为不缺粮食,在那个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环境中,余家镇宛然是个世外桃源,人与人相亲和合、与世无争、朝朝暮暮、生活得多么安逸恬然啊!
可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余向前父母双亲看来,最劳的是余向前结婚了,年近半百却迟迟没有成家立业。
那时余向前已成为余家镇新宗族族长,治族安民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那时余向前在各个方面异常突出。
不过诚如古语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这个人世间无懈可击的说法,于前进走马观花般的相亲中,一直饱受非议!
当然,这并不在于余向前目光有多高,更不在于余家镇无适龄女儿人家,而在于余向前幼年时得到了一个老道点化,坚信早些年所追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包办婚姻早已经落伍,必须找到和他情投意和的有缘人。
双亲看到余向前这样倔强冥顽的性格,只好派族内青壮年,到处寻找生存的村落宗族,所做的只是为自己谋得中意亲事。
可是,别村女儿见多了,却无一人能进入余向前眼里,令这对老夫妇束手无策之余,还哀呼家门不幸呢,怎能只有余向前如此不争气。
见仁见智,但并没有什么中意,时间一长邻近村庄一说余家人上门提亲,就关起门来,更有甚者还在大门口贴对联。
上联为:不孝子眼不如天,年年到处提亲无一不成。
下联为:穷家女命比纸薄,日月月五到余家会二婆公。
横批:余向前有病
大山物质贫乏,精神层次更少得可怜,于是咬着根嚼着舌不再属于老娘们儿了,一帮汉子还围坐在一起时,还满口放着炮奔向列车。
其中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余向前有段时间曾代替''吃了吗''成了山里人问候的问候语之一。
“老根儿!余家人是不是到你家里来提亲?”
“没有呀老李!你的家在哪里?”
“我家里也没有呀!要不要我们问一下老张家的情况?”
““那你可不要愣住,你走着瞧,看谁的女孩子得道升天,成为医生,去护理那个余大患者!
这样的话语,余向前父母听得太多,起初还是辩驳两句,但日子一长懒得反应过来,再加这么多年来身心俱疲,干脆撒手不管。
家人急火烧腚沟子,可余向前天天逍遥自在,除天天抱著老道士所剩残本研道修法则是天天到村口和木头桩子似的站著。
每当被人问时,余向前就会满脸神秘兮兮地对别人压音:“嘘!小一点声音,儿媳胆子太小,不要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