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军中同袍,刘维宁在安南并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听说有人来探访,很是惊讶。
“安南报社……难道是发行《安南消息》的那个报社?总编辑又会是谁呢?”
刘维宁被牢卒押解着走向审讯室,怀着满腹疑惑,不断猜测神秘来客的来历和身份。
经过安阳公主事件,荷兰海盗事件的推波助澜,《安南消息》在志灵城已经小有名气。
特别是那些倒买倒卖的商人,纷纷开始花钱订阅报纸,以获取最新的时局消息。
做生意做讲究“消息灵通”,否则不光不能赚钱,有时还会亏得血本无归。
以前他们常在茶馆、戏院和青楼泡着,就是为了和其他同行多接触,多沟通,以交换到有价值的情报。
为了获得内部猛料,他们还会贿赂官吏,甚至雇人到各大衙门外翻垃圾堆,企图从废纸张中找到一些线索。
现在《安南消息》只卖十文钱的一份,消息准确详尽,有时还有名人时评,比花钱去打探方便多了。
老百姓也开始习惯听评书先生读报,谈论报纸上所刊登的新鲜事件。
他们虽然不识字,但也关心时闻、趣闻。黄昏时,在路边茶摊就着花生米,一边喝着最低档的云南茶,一边听落魄书生读报,不失为一件乐事。
刘维宁仅仅到志灵城两天,就听说过《安南消息》,也买过一份来拜读。
在他眼中,这样一份写满重要消息和好文章的报纸,只卖十文钱一份,实在是太便宜了。
这个价钱很低,连买纸张的花费可能都不够,更别提还要文章润笔费,开版印刷等等。
他估计办报的人肯定是豪族大家,花钱赚吆喝,以扬名声、攒名望。
“难道是父亲的知交好友,受托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刘维宁又摇摇头,认为不太可能。
家信才发出去几天,自己被捕的消息更不可能被刘履旋所知晓。更何况明清不两立,刘家实力再强,也管不到安南的官司。
想到他自己是阶下囚,再没什么好怕,进审讯室时已十分坦然,再无忐忑。
“你就是刘维宁?”
屈大均见到真人,感到十分惊讶,暗叹此人如此年轻,就写出这样才华横溢的剧本,真是天纵之才,前途无量!
刘维宁也有些意外,对方满口南方口音,显然是广东人,自己却从来没见过。带着满腹疑惑,小心答道:“在下就是刘维宁,敢问阁下……”
“鄙人屈大均,现在是安南报社的总编……我在两广一带略有薄名,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
刘维宁吃惊得张开了嘴巴,大得能塞下两个苹果。
屈大均的诗文在广东备受推崇,和陈恭尹、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君,何止“略有薄名”,简直是新一代文坛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