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伪造假钞(1 / 2)

广州首届拍卖会进行得如火如荼,持续时间将近一个月。

由最开始拍卖商铺、田产、货栈、大宗货物,庭林宅院,到拍卖奇珍异宝,古董字画,金银玉器,再到拍卖文房四宝、名贵家具、皮革绸缎等等,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卖。

到了后面,甚至连瓷铜器皿,锅碗瓢盆、二手衣物等,都一概在拍卖所门前的大广场打包拍卖。

很多平民百姓也学会英式拍卖的规矩,几两银子拍下一大包,然后就地摆摊,拆散出售。

两王府邸规模庞大,光佣人、下人就上千,这些细碎东西搜罗起来还真不少。

很多头脑灵活的中小商贩看到商机,也携货物来出售,伪装成两王府之物。

渐渐地,拍卖所门外广场竟然形成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很多人从外地到此,首先到尚可喜铸铁像前唾骂一番,然后花点小钱买上几件东西,享受瓜分大户的快乐。

整个拍卖行动大获成功,平、靖藩王加上几十个逃官的家财,总计卖了二百多万两白银,足够作为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准备金。

太子朱慈煊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然而一个小小的问题,却将他和几个辅臣都难住了。

弘治朝以后,由于大明宝钞失去使用价值,宝钞提举司也裁撤大半,主要官员只剩提举一人,印钞工匠更是寥寥无几。

崇祯煤山上吊后,位于京师的宝钞提举司早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熟悉印钞技艺的工匠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这次要发行的钞票具有广泛流通,见票即兑的特性,因此防伪要求比普通钱庄发行的银票还要高。

银票说白了,就是钱庄承兑汇票,面额较大,发行量小,每一张银票上,都会由出票人、收款人和兑付人三方签字,以增加伪造难度。

一般来说,银票倒个几手就会回到钱庄手中,不具有广泛流通的属性。

央行发行的钞票是给普罗大众用的,发行量大,不可能在每张钞票上都签字。而且普通老百姓也没有能力鉴别字迹真伪。

至于复杂花纹、图案、印章、密写暗记等防伪手段更不用说了,都是钱庄的不传之密,不可能将细节公之于众,让老百姓自己查验真伪。

想来想去,央行几人只能采用钱庄银票的防伪工艺,再加上严格控制桑皮纸的生产、销售来防伪。

不过,这只能保证央行在兑换时少收假钞,至于民间交易时,百姓会不会收到假钞,央行就无能为力了。

朱由榔看到朱慈煊呈递上来的印刷方案后,大发雷霆,认为这是极不成熟的方案。这样的纸币和宋代的交子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对使用者实在太不负责任了。

“一百两、五十两、十两!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一两银子能换多少枚铜钱,能买多少东西,老百姓用得起十两银子一张的钞票吗?好吧,就算他们用得起,万一收到假钞,或者不小心遗失,岂非倾家荡产?嗯?”

朱由榔将朱慈煊、姚启圣、郑经三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认为他们在高位坐习惯了,想法脱离了平民百姓,脱离了实际。

他还指出,用控制桑皮纸的产销来限制伪钞,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

其中最有能量,最危险的小人,就是北边的满清朝廷。

等满清回过味来,在福建、湖广等地用桑皮纸制造假钞,再偷偷运来广东使用,就能击溃大明央行辛苦建立的货币体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