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兵员多达两万,徐盛也十分年轻,因此经验不足,但徐盛依旧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不已。
另一边。
董袭自从接到命令,并在丹阳境内招募了些许丹阳兵之后,也将其部众重新补充到了五千人,随后离开丹阳,一路向东前往吴县。
朱桓乃是吴县本地人,又是大族出身,因此在吴县颇有名望,和朱治也相识多年。
朱治在接到命令后,也是十分配合。
加之,吴郡的百姓早年也饱受山越的侵害,这一次前来募兵的将领又是吴县出身的朱桓。因此,前往吴县报名参军的青壮络绎不绝。
虽然天气寒冷,但依旧挡不住青壮们想要参军的热情。
作为昔日孙策的大本营,吴郡的青壮曾经都参过军,甚至有许多人还自带兵器、甲胄。
最后,经过近一个月的忙碌,朱治竟然招募到了一万五千兵员!
等到董袭率兵抵达吴县,并与朱桓汇合的时候,看到黑压压的大军,董袭心里都酸了!
董袭所部只有五千人,而朱桓所部却有一万五千人。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然而董袭不知道的是,徐盛所部的人更多,如果被他知道的话,又不知该作何感想?
三路大军陆续汇集,随即按照计划开始南下。
谁知,江东军将要反攻的消息不胫而走,三路大军在南下的道路上,还不断地有青壮加入进来。
三路大军,人数越滚越多,声势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江东的百姓有多么仇视山越人!
江东军在江东本地又是多么得人心。
半个月后,也就是二月初一,三路大军陆续抵达目标地点。
然而因为江东军声势浩大,山越人居然全都不战而走,纷纷逃往庐陵、会稽南部了。
结果第一阶段的作战也因此不战而胜。
随即就将进入第二阶段。
此时,三路大军经过不断壮大,人数已经不逊于山越人多少了。
其中,西路军徐盛、陈武所部已经有了四万大军。
中路军,我和程普、孙翊、黄忠、贾华四部也有了两万大军。
东路军,在朱桓、董袭继续南下,并与孙静、孙暠、朱然汇合后,同样有了四万大军。
三路大军,总计达到了十万之数。
更何况后方还有商队招募了民夫,在将源源不断的辎重运送过来。
反观山越人,在丹阳、会稽连遭败绩,已经损失了七八万兵力,人数已经锐减至不到二十三万人。
此消彼长之下,我方的优势越来越大。
同时,这也给山越人带来了一丝丝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