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军屯制度(2 / 2)

血之孙吴 布鲁斯老爷 2509 字 9个月前

使用官牛者,官 6六民四;

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

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曹操时代,屯田事物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

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清朝雍正年间的军机处与之颇为相似。

若遇有重要事项,如屯田地点的选择及处理农民逃亡等,则由屯田官直接向操请示办理。

此外,曹操领导下的司空和丞相府也对屯田官起领导作用。

军屯是指设立土地予不用打仗的军士,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以及生产行军所需粮食。

军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军屯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士兵屯田,这是沿袭汉代的做法,随宜开垦,且耕且守。

另一种类型是士族屯田,用于屯田生产的士家,包括从征将士的家属和尚未抽调的后备役兵士。

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

但屯田制的剥削比较较重,屯田百姓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

三国时期,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只是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

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 8八民 2二的程度,从而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

屯田土地又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于是屯田制逐渐破坏了。

咸熙元年(264),朝廷宣布废除民屯,军屯虽然继续存在,但作用已经不大了。

不过由于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农耕设施受到战争破坏,更兼壮丁被军阀强征入伍,农作收成大为减少,粮食供应十分短缺,曹操此一制度确实缓解了当时北方粮食需求的压力。

而且枣祗首倡屯田制的实施,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得以恢复并稳定了下来。

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许多荒芜的农田也被开垦,政府积存了大量的粮食。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屯田制的实施,不仅为曹操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军粮问题,而且还为他争取了大量的人口,加快了统一北方的进程。

由枣祗首倡实施的“屯田制”,不仅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为历代王朝所不同程度地仿效,在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曹魏时期的名将邓艾,在屯田实践亦有重大贡献,就比如现在的邓艾便在武关内外也组织了军民进行屯田。

而在曹操迫于形势开启屯田之后,使得中原逐渐安定,军队也不再受到缺粮的制约。

军粮充足,加之魏吴续盟之后,吴国还每个月为曹魏提供二十万石粮草。

这一系列加上吴国的援助,使得曹操对此次西征收复关中再无忧虑之心,这也为大汉各诸侯对抗异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