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的坐姿一如往昔——严整而恭谨,直到死,他的后背也没有靠在椅背上,就那么直愣愣的挺着。干瘪的脸上也是一贯的冷漠和坚毅。只是惯用藤条的手里如今正反握着一把匕首,匕首的锋刃正钉在他的胸口心脏的位置上,却只把胸前染出了一小片黑褐色的痕迹,由此可见张寒几乎是立时毙命。
窦章长长的叹了口气:“您还是老样子。”
张寒曾是他的管事,也是这世上除他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人,尽管经常被他打骂,却也因此学会了处事和自保的手段,甚至就连窦章这个名字也是张寒给他起的,可以说没有张寒就没有窦章。
在窦章的印象中,张寒只在收他为徒的那天笑过一次,除此之外,他的脸上总是一副无喜无悲的僵硬面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在他的脸上泛起些许波澜。
火把的火苗明灭不定,晃得张寒仿佛有了表情,窦章的心也跟着揪了一下。看着那张瘪的面皮,窦章暗暗叹了口气,接着便蹲下身子,探手去摸张寒左边的靴筒。这是张寒的老习惯,他总是喜欢把重要的东西藏在左脚的靴筒里,用他的话说只要左脚还长在身上,那靴筒里的东西便不会离开自己。
张寒的尸体早就没了水分,小腿与靴筒之间空出的空间足够窦章伸手进去,他的手指也几乎是立刻便摸到了一封书信。
信封上没写名字也没有封口,随手抽出信纸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却既陌生又潦草,根本不是张寒的笔迹。而且书信开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臣莫问天顿首……
只看这一句话便不难知道,这应该是莫问天写给皇帝的一封书信。莫问天从仁宗一朝开始便是司天监的监正,而张寒也正是在仁宗驾崩之后才突然从宫里消失的,由此可见,这封信的收剑之人应该是仁宗赵桓。
窦章眯了眯眼,继续去看信上的内容,
臣莫问天顿首。昔年曾为陛下卜卦,卦曰二星相冲不利帝王,承陛下信任,特将小皇子寄于宏恩观内易名肖乐。臣闻龙体欠安甚是惶恐,遂又卜一卦,隐隐竟有兄终弟及之意。为保我朝皇嗣有继,特请旨召肖乐回宫早日册封为太子……
后面还有一些言辞灼灼的场面话,可窦章的视线却已死死锁定在“为保皇嗣有继,特请旨下召速请皇子回宫承袭大位”这一句上。
还不容他多想,耳中便听得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响。窦章身子不动,十指却十分灵动的把书信叠好塞回了信封,与此同时,身后响起陈兴林的声音。
“总管可有什么发现吗?”
夹壁墙中空间狭窄,陈兴林的视线几乎全被胖大的窦章挡住,窦章见状便侧了侧身,同时把手里的信封递了过去。
陈兴林并不认识张寒,看到干尸的穿着与窦章一般无二时不禁一怔,也没有去接信封,略有些迟疑着问道:“这就是紫阳真人说的怨魂?”
窦章扬了扬眉毛:“怎么听你的意思倒好像有点儿失望啊?”
陈兴林挺了挺身子,点头说道:“总管不会不知道陛下的心思吧……除了书信就没发现别的?”
他往前挪了两步,走到张寒的身前一番打量之后才又问道:“这人是是谁?”
“这是张寒。”
云淡风轻的吐出四个字后,窦章又晃了晃手里的书信:“这是从他的靴筒里找到的,我还没看,不如咱们一起看看?”
“张寒?!”
虽然没见过张寒,可陈兴林对这个名字却并不陌生。在奚官局的记录当中,张寒是仁宗皇帝的亲信太监,也是因为有他存在,仁宗皇帝才开始可以疏远、辖制暗卫,以至于承天之变面对肃王的诘难时,赵桓的身边竟连一个像样的侍卫都没有。
至于张寒的去向,宫中也有过许多传言。有说他私吞财货潜逃出宫的,也有说他被肃王亲手斩杀的,大家都只道他早就死了,却没想到他的尸身竟会藏身于福宁殿的夹壁墙中。
陈兴林接过书信下意识的便想打开,却在手指触到信纸的那一刻陡然停手——张寒是仁宗的亲信,仁宗又是崩于福宁殿的,此时再看张寒的死状竟有几分殉葬的意味。张寒临死还要藏在身上的书信上究竟会写些什么呢?而窦章又为什么要把这封信交给自己?
电光火石之间,有无数可能在他的脑中炸开,他在每一种可能上都嗅出了危险的味道。一念及此,陈兴林陡然收回手指。
“既然是张寒身上的书信,想必里面的内容也是极重要的。听说窦总管曾与张寒关系密切,不如就请总管跟我一同面圣。”
窦章点了点头:“咱家跟着张总管时也不过八九岁而已,大约也只记得他总用藤条抽我……也罢,咱们一同面圣也好,只是……这张寒的尸身要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