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后话!
整列火车只有两个日本兵把守,结果自然是不用多想。
提前埋伏在塌方路段边缘的刀手队,一跃而出瞬间就把两名日军给刀了,没有浪费任何一粒子弹。
没有枪声的出现,也不至于惊动附近可能存在的日伪军。
这突然蹦出来一群人把日本名杀了,事情发展的实在太快,过来通路的缅甸人和英国司机都没反应过来。
一时间吓懵了。
紧张的站在那里,手指都不敢动一下。
直到负责这次带队的士兵,走过去拍着英国司机的肩膀用英语说道:“伙计,你现在安全了。”英国司机才反应过来。
也就是在反应过来的那一刹那,英国司机抱着这名士兵哭了。
一米七几的大男人,哭的跟特么受了委屈的小姑娘一样,眼泪鼻涕一把接一把,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
“仁慈的上帝保佑,我终于得救了。”
“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地狱了。”
“你们可以带我安全离开这里吧,一定可以的对吧,我真的很想回家,我想和我的家人再次团聚。”
……
面对英国司机情绪崩溃,喜极而泣的絮絮叨叨,被他抱住的英国士兵很无语,只能拍着他的肩膀安慰。
远在十几米外的封云天,看到这一幕倒也能够理解。
被敌人抓住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能够获救已经是万幸之中的万幸,更别救他的还是自己熟悉的国人。
这里面不仅有得救的庆幸激动,还有一份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英国白人的喜极而泣没有耽误太久,因为温盖特要找他询问一些事情,他很快就被带去了指挥部那边。
封云天带着孟烦了和阿龙,则进入现场指挥狮龙兽部队进行伪装。
卸掉矿车车厢里的部分铁矿、重新疏通被堵住的铁路、让士兵们爬进车厢躲避、和十几名缅甸劳工做沟通……
等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后,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由于狮龙兽部队的指挥部,不适合随军一起突袭进入钢铁厂,温盖特和他的一众参谋这次只待在外场指挥。
因此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一众军官都被叫去了临时指挥部。
温盖特向在场的众人做了动员,再次重申了一些注意事项,最后用一番鼓励的话作为结尾。
中午11点35分!
外面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实际上已经暗藏乾坤的运矿火车,冒出浓浓的黑烟缓缓启动,继续驶向了10公里外的钢铁厂。
没有随随火车突袭的指挥部,以及封云天三人组顾问团和后勤骡马部队。
为了便于指挥作战,也步行穿过丛林往钢铁厂靠近。
狮龙兽指挥部配备的跳频步话机,最远通讯距离只有4公里多,只有继续往前才能和进攻部队实时沟通。
再远的距离就只能靠电台,发送并不能即时通话的电报。
运矿的火车时速控制在只有10公里,指挥部完全有足够的行军时间就位,行军速度并不是很急。
在指挥部行军的过程中,平时喜欢说话得温盖特却沉默了。
封云天凭借他那出色的微观能力,发现温盖特的情绪明显有些不对,全程都皱着眉头在思考。
虽然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
但是封云天可以看得出,绝对和这次袭击钢铁厂无关。
否则表情就不应该是思考,而是对这次袭击能否成功的担忧,毕竟任何行动哪怕计划再周密,也不能确保会绝对成功。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在进攻钢铁厂如此重要的时刻,中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能够温盖特把它的重要性,看得比袭击钢铁侠还高呢?
还是说对封云天的计划绝对信任,丝毫不担心这一趟会“翻车”,所以才有闲工夫想别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原因,没人知道。
温盖特没有主动说出来,封云天也没办法特意去问,只能暂时不去管它,把注意力集中到进攻的狮龙兽部队身上。
运矿的火车摇摇晃晃了一个多小时,抵达了钢铁厂的西北方入口。
守卫的日军并没有提前拦截下来,只是等待在卸货的站台区,等火车进站停稳后上车检查。
这是基本的安保流程!
而就在卸货区的日军检查小队,以为这只是一次和平时一样的,很正常的例行检查过程时。
停下来的火车车厢上边缘,突然伸出来大量黑洞洞的枪口。
站台上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猛烈的枪声便爆发了。
“哒哒哒哒……”
在各种步枪和机枪的密集火力下,站台和周边巡逻加起来的数十名日军,瞬间就被集火给打掉了。
至于拿着铲子准备卸货,却被流弹误伤打死打伤的那些缅甸劳工,这时候已经没有人顾得上了。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去顾虑。
将卸货的站台区域清理了出来,隐藏在车厢里的2000多名狮龙兽是将士,分分从车厢里站跳上站台。
随后变为一股股是不可挡的洪流,在各自分队长的带领下冲向各个区域。
由于驻守钢铁厂的日军大队,基本都驻守在钢铁厂的外围工事内,内部只有少量的巡逻队和哨兵。
面对从核心内部突然杀出来,目的明确的200多人一队的狮龙兽洪流。
零散的日军哨兵和巡逻队,就像是豆腐一样弱不禁风,只要遇到狮龙兽部队就会被瞬间击垮当场击杀。
当驻守在外部的日军部队,得知钢铁厂内部出现大量敌人的信息,慌忙组织人手往内部支援时。
狮龙兽八个分队按照预定目标,早已把守了钢铁厂的各个要口。
这下防守双方,来了个角色互换。
本来是防守一方的日军大队,被迫变成了进攻一方,不得不不断组织人手,向被狮龙兽部队占领的要口冲锋。
而本来作为进攻一方的狮龙兽部队,则只需要占据有利地形射击就可。
日军这下可就难受了!
书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