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东印度公司的新调整(1 / 2)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4264 字 2023-05-16

7月18日,巴达维亚,总督府。

“总督大人,我认为汉洲提出的自由贸易政策,对我们东印度公司而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高级商务参赞弗雷德·阿普顿正在郑重地向巴达维亚总督科内利斯·范·德林报告有关与齐国商讨签署的双方自由贸易协定。

“虽然,我们收取的汉洲商品进入巴达维亚税费,每年数额也有十几万盾,但私底下通过城里华人走私而来的各类工业制成品数量将倍数于从港口进口的货物。要知道,能进入巴达维亚的通道有许多,甚至临近的马打兰王国和万丹王国,都通过走私汉洲的商品进入巴达维亚,而白白赚取了本应该属于我们的利益。”

“另外,征收汉洲商品的税费,间接推高了我们辖下民众的消费价格,有些公司雇员对此抱怨很大。他们甚至不从公司地渠道买入各自所需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反而去通过那些走私商人的渠道,购买货物。当然,其中不乏汉洲人故意为之,放纵所有走私他们货物的商人。”

“阿普顿先生,你的意思是,征收汉洲商品的关税,会推高我们殖民地官员和民众的消费价格。是这样的吗?”德林总督问道。

“是的,总督大人。”阿普顿继续说道:“目前我们殖民政府使用的所有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几乎都是来自于汉洲。除了船只、火炮、火枪,以及少量的生活用品是来自欧洲外,我们可以在汉洲采购大部分我们需要的东西。其实,这样一来,也间接为我们东印度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经营成本。”

“同样的,我们利用公司优势的海上运输能力,垄断了东印度群岛绝大部分的商品流通渠道。通过转卖汉洲商品与东印度群岛各个土邦王国,获得的收益,目前仅次于香料生意。另外,汉洲的砂糖、蜜酒、景泰蓝、钢条、染色剂等商品,在运回欧洲后,也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收益。”

“哦,对了,汉洲的棉布和帆船布也开始慢慢涌入我们的市场,成为我们目前仅次于印度的最大来源。而且,他们的棉布质量明显要优于印度,花色品种也很多。我们有理由相信,汉洲人一定是从混乱的明国引进了许多优秀的织工和绣工。因而,他们的棉纺业才发展得如此迅速。”

“我们继续征收汉洲商品的关税,将使得东印度公司辖下的各个殖民据点和商站民众无法享受到来自汉洲的便宜商品货物。而走私贸易将会变得越来越猖獗,并最终让我们东印度公司失去更多的市场和人脉。要知道,那些土人对汉洲的商品更为渴求,说不定会促使他们直接与汉洲进行接触,削弱我们东印度公司对他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所以,我认为,在巴达维亚、古邦、欧库西、巴邻旁(今印尼巨港、安汶等东印度群岛辖下据点和商站,对汉洲商品实施免于税费的征收,同时利用我们强大的海上运输力量和众多的商业渠道,牢牢地控制整个东印度群岛市场,将汉洲变成我们廉价商品的输出地。”

“我们上半年通过汉洲商品的转口贸易,实现了多少收益?”德林总督问道。

“截止六月底,我们通过汉洲商品的转口贸易,加上欧洲市场的话,大概赚取了六十五万盾的利润。”阿普顿微笑着说道:“预计全年突破一百万盾,应该不成问题。”

“这一切,说明了我们现在和汉洲的商业利益已经深度融合在一起。先生们,你们看,这间屋子玻璃,桉台上的钟表,还有我们身上的衣物,皮鞋,甚至还有我们无数商船上配备的蜜酒、罐头、砂糖,再到普通民众消费的鱼干、蜡烛、以及粮油等各种物品,全都是来自汉洲生产的。”德林总督站了起来,环顾会议室在座的殖民官员,然后指了指屋里的摆设,“曾经只有欧洲才享有的部分生产生活物资,如今在我们东印度群岛,也可以很廉价地享受到这些商品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汉洲正在生产着各种各样的工业制成品,凭借着本地区的市场空白,迅速积累和发展起自己的制造工业。我们虽然可以依靠他们生产的商品,通过我们掌握的海上运输优势和贸易渠道,赚取足够多的利润,以满足欧洲本土的投资者和支持者。但是,我在其中却看到了一丝隐忧,上一届总督,戴曼先生的忧虑,我此刻也真切地感受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