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交友无非这几个需求,互悦,互利以及共鸣!
从一个人对待弱者或者陌生人的态度以及愤怒时的情绪表现中可以看出他的素质教养。
不要看他/她心情好的时候对你有多好,而是要看他/她愤怒的时候会对你做什么事!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偏见看待别的人和事态。
从初识第一印象看颜值,然后人品,素质,教养,学识以及内涵。
对事态结果的判定和认知多少带有个人情绪,参照物不同结论不同。
不同的人对物质基础和精神世界追求不同,所产生的行为方式也不同。
看书,写字,画画,刷视频,读鸡汤,这些行为方式只是每个人对精神世界追求的不同方式。
…
我记得我初中时很幼稚,跟我一样的同龄人心理年龄都比我成熟,初中时期什么也不懂,下课就坐着,午休就会住的地方,那时候没有手机,就只会看电视!
我很庆幸我没遇见校园暴力,初中时我个头很小,那时候也没有叛逆期,我的叛逆期是高中才有的,比别人慢。
后来高一时个头开始长高,心理也慢慢发生变化,总觉得在学校做个坏学生“很帅”,然后就逃课钓鱼,打牌之类的,认识了一些别人所谓的“坏学生”。成了别人口中的“社会人”,不过我跟“非主流”还是有区别的!没做那些奇奇怪怪的发型。
我变坏只是想保护自己,装装所谓的混混,我是在县里一个镇上读的高中,高三时名字和一个学妹同名,所以跟高一一个男生发生冲突,他是那个镇上的人,而我是“外来者”。最后在操场约架!我人缘还挺好的,我们高三四个班都有人帮我!最后也没打成,他给我道了歉就完了!
那次冲突中我一个朋友帮我打了那个学弟两下,我记得很清楚,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我们很是优质,我那个朋友175的身高,很壮,还是体育生。我只有17,净身高还没有17,而且很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