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第二十三章 设计(二)(2 / 2)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4911 字 2023-05-21

“拿下二人?”贺兰敏之很有些疑惑地道:“无凭无据,不妥吧?”

“自是不妥。”林运接着道:“然于行军布阵中,当是无妨。”

贺兰敏之这些年,跟随冯宝征西域,闯海外,早已不是无知纨绔。他从冯宝身上以及其他人那里,看到、听到、学到很多,再加上于“皇家卫岗学堂军事班”中,学会并领悟到了很多兵法及谋略,因此,仔细想了一下林运的话,随即明白其用意,不外“借刀杀人”。

“借”谁的刀呢?要么是“新罗”,要么是“高句丽”。

简单来说,就是将吃不准忠诚度的两位统兵将领及其麾下军卒,在战事中放于危地,说好听些,是给予立功机会,实际是,任其自生自灭。

正因为贺兰敏之接受了林运和刘仁实的建议,所以,在领大军北上时,他本人亲领“大唐”一万军卒押运粮秣,林运率六千“雇佣军”突前,刘仁实则带领八万“百济”降兵居中,浩浩荡荡,开赴“新罗”。

诚如谢岩、冯宝预计那般,“新罗”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大唐所有要求,包括派兵协助攻打“高句丽”,只是提出集结大军需要些时日。

贺兰敏之到底缺乏经验,认为“新罗”方面慑于大唐威名,故不疑有诈。

但是,林运、刘仁实得知后,却觉得事有蹊跷,很不寻常。

按照谢岩和冯宝的计划,“新罗”是否派兵,本身并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打开城防,让大军通过,唯如此方可彰显诚意。当然了,事实上哪怕“新罗”诚意十足,只要开城,也是会以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其王都“金城”,如此当可平定半岛。

但现实的情形却是,“新罗”女王金善德,以集结军力需要时间为由,且仅让开北上要塞城关,往都城方向却是摆出一幅戒备森严姿态,明显是有所提防。

故林运、刘仁实皆认为,“新罗”恐有异心。于是派人送信至大总管帐下,且不约而同提出——为防“新罗有诈”,大总管领后军可延后,与中军拉开距离。

贺兰敏之虽不解,然接受提议,故意拖延行军速度。

刘仁实得知之后,甚是欣慰,按照与林运约定,命两名不大可靠的“百济”降将,领大军四万前出,与林运部汇合,自己同样放缓行军,给人以三军脱节之假象。

“新罗”并不知大唐军队如此行军乃刻意为之,以为有机可乘,借女王犒劳唐军为由,请林运所率前军原地等候一日。

林运在“波斯”,同“大食人”作战多年,经验非常丰富,自“新罗”方面提出原地等候起,他就摆出,“新罗人”于此地有埋伏。

倒不是林运能够未卜先知,而是和地形有关,他统领的四万大军此刻刚好在一片盆地中,按道理来说应该快速通过,且同时派兵占据两侧高地,以保证后续大军顺利通过。

但“新罗”女王突然离开都城在此犒劳军卒,摆明了是不安好心。

只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碍于两国邦交,不好拒绝,且按照事先设计,将“不牢靠”的“百济”四万大军带入敌人伏击圈,不管最后能够突围多少人,都将使之重创,并可得到对“新罗”宣战的借口,可谓一石二鸟。

事情最终经过和结果,和林运预计的差不多。

“新罗”女王犒劳大军完毕,刚刚离开不久,近二十万“新罗”大军,自四面八方包围过来,意欲全歼林运麾下四万大军。

林运虽然预料到了所有,却想不到“新罗”会起举国之兵,哪怕有所准备,也难以抵挡。

幸好“雇佣军”作战勇猛至极,在数倍于已敌人面前毫无畏惧,拼死杀出一条血路……

林运事后对刘仁实道:“冯侯定敌首级二十贯,吾以为无大用矣,谁知‘百济’穷困如斯,‘雇佣军’提首挥刀,皆亡命状也。”

刘仁实道:“往昔之暴秦,亦复如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此乃古训,诚而不欺也。”

是啊!遥想当年,大秦铁骑不就是如此吗?军功授爵,某种程度而言,即为“重赏”。

冯宝之所作所为,无非效仿前人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