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陈旭有很大的期待。
自从朝廷在各省连续大败,交趾那边现在成为朱棣心中最有希望翻盘的地方。
而且他自认为自己对陈旭有情有义,陈旭是不应该这么对他的。
陈旭父亲陈彬当年就与朱棣交好,常年在北方驻守。
靖难时,陈旭第一时间投降,之后跟着朱棣南征北战。
朱棣对他非常信任,靖难中曾派他驻守德州,结果盛庸带兵过来时,陈旭直接弃城就跑。
当时军中有几个大将很不满,都想朱棣治他的罪,将他砍头。
但朱棣看在其已故父亲陈彬的面子上,没有追究,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想想,陈旭看到盛庸来了就跑,连德州都不敢守,他在交趾,恐怕胆子更小?
陈旭太让俺失望了,朱棣心中恨恨的想着。
纪纲跪伏在地上,见朱棣好久不出声,微微抬头,发现朱棣神色变来变去的想着心事。
他眼珠转了几下,小心翼翼的道:“张海山去见陈旭未归,陛下,要不要将陈旭的家人?”
将他全家尽诛之,朱棣很想如此暴喝。
可现在没有真凭实据,仅凭商人一面之词,肯定不能这么干。
万一陈旭已经被逆子杀了呢?张海山也没见到呢?
“再探。”朱棣厉声道:“再往交趾——吴哥派人——锦衣卫一定要继续往那边派人,带上朕的旨意,无论如何,查清楚陈旭是死是活——”
“朕不相信,朕不相信,陈旭会背叛朕,会帮那逆子——”朱棣知道陈旭胆小,就算暂时真的没反应,可能是被逆子所迫。
陈旭也正是胆子小,肯定不敢背叛朕。
“臣遵旨。”纪纲伏首道。
这会他心里已经在骂娘,朱棣专门给他难题,又要往万里之外的吴哥派人,还要抓海上走私粮商,每件事都挺难的。
最近锦衣卫折损严重,特别往交趾那边派,简直是找死,只要去了,几乎没有回来过的。
“走私粮商的事怎么样了?”朱棣突然问。
朝廷准备集中力量和叛军在湖广决战,粮食是重中之重,绝不能让江南的粮食,流向叛军。
纪纲硬着头皮道:“回陛下,已经有些眉目,等有真凭实据,立马就会抓人。”
“尽快。”朱棣沉声道:“湖广会战之前,朕要杀鸡儆猴,好好敲打下江南的商人。”
“这些江南商人,个个品德卑劣,为了赚钱,什么事都敢干,心中毫无朝廷,俺父皇给他们重税就是对的,依朕看,还得加他们的税。”
纪纲听着他一口一个朕,心中慌的一比。
“陛下圣明,臣,一定竭尽全力,不会让陛下失望。”
离开乾清宫后,纪纲也没回家,因为快要上朝了。
他来到午门边上锦衣卫值堂。
明朝的锦衣卫除了要干些抓人审案的事外,还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朱棣上台后,又从锦衣卫里选出一批体格较强,孔武有力的为殿廷卫士。
平时锦衣卫约有一百人驻守午门,在皇城诸卫里,象征着地位最高,最受看重。
另外在皇帝御门听政时,锦衣卫上官一员侍立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现在基本是纪纲在干这事。
锦衣卫另有一百二十九人与千户二人、百户四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锦衣卫校尉五百人,排列在午门内外,负责鸣鞭及执掌仪仗。
所以皇城里锦衣卫挺多的,纪纲有时当值,就不回家,晚上住在锦衣卫值堂等侯。
因为皇帝有时突然想到什么事,会让他去办。
如果没事,晚上还会睡在这里。
在汉王起兵之前,朱棣心情很好,纪纲经常睡在午门边的值堂,白天黑夜的跟着朱棣,那会他比侯显还当红,朱棣到哪都带着他。
今天锦衣卫当值的千户庞英。
庞英在值堂看到纪纲来了,赶紧过来施礼拜见。
这庞英是他铁杆亲信,原历史上,在永乐十四年时,还配合纪纲专门演了个指鹿为马的事,之后纪纲就信心暴膨,感觉自己和赵高的权势可以比一比了。
刚刚庞英就是把纪纲从外面放进来的,知道纪纲去见皇帝了,看到纪纲脸色不好,他左右看看,四下无人,小前小声道:“怎么了,交趾那边又不好?”
纪纲心情也正烦燥道:“张海山都没回来,且毫无音迅,交趾还能好到哪去?”
庞英脸色微变:“听说朝廷在交趾,有三十万大军?”
“就是。”纪纲想说什么,还是没敢说。
要是交趾这三十万大军再为汉王所用,朝廷的形势,会变的更加的恶劣。
一直想着脚踏两只船的纪纲,此时心里的天平,已经微微向汉王朱高煦倾斜,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愿意再向汉王示示好意。
“那小宦官亦失哈是李贵妃身边的人?”纪纲突然问庞英。
庞英道:“是的,亦失哈要么出宫,只要在宫内,必然在李贵妃身边。”
“他经常出宫吗?”
“经常,反正下官五天一当值,十次当值,至少有一半能遇到他出宫。”
纪纲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之前他怀疑亦失哈和朱高煦有联系,但是亦失哈身为李贵妃的贴身太监,这么勤快的出宫,肯定是有问题的。
其他贵妃,包括皇后身边也没有太监这么勤快的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