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稳定大局为重(2 / 2)

反过来,朝廷不肯帮思行法,思行法必然痛恨朝廷,甚至讨厌汉王。

而此次杨大用出使麓川,他就需要对思行法说个道理,汉王就藩云南,朝廷给他封地一万顷,银粮数倍于其他亲王,消耗过度,实在无法支持思行法,让他再忍忍,过几年再看。

这是典型的转移火力说辞,思行法会怎么想,到时杨大用也能猜到。

“喝多了误事,今天就少喝点,明天我还要赶路,替圣上,把这事情干好。”杨大用最后道。

曹昱也不多说,欣然答应。

第二天杨大用上路,发现同行来自京师的锦衣卫少了两个,他也不管,知道这些人,另有任务。

麓川平缅军民安慰使司在现在的瑞丽,云南最西部,也是大明的最西边,和后世一样,三面与缅甸相邻,所以缅甸境内的木邦、勐养多次进攻侵占他们的地盘。

思伦法强盛时,带三十万之众挑战大明,所以木邦他们当时也都臣服,还跟着派兵支援。

思伦法死后,思氏权势一落千丈,现在木邦都反过来打思氏了。

当然,最大的转折点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靖难前两年的内乱。

当时思伦法因为人事安排,引的众叛亲离。

因为平缅当地的风俗习惯本不信佛教,有一位云南来的和尚,擅长讲因果报应之说,思伦法对这位和尚深信不疑,待他十分礼待。不久,有一位金齿的逃卒投靠平缅宣慰司,此人身怀制造火器的技能,也被思伦法看中赐给他金带。

麓川平缅宣慰司连续出现了两位不寻常的人物,受重用的程度都在原来的部族首领们之上,自然引起了当地首领们的不满。

于是便引起了刀氏的不满,刀氏首领刀干孟,发动了叛乱。

麓川发生叛乱的消息传到明朝廷,朱元璋任命沐春为征虏前将军、何福为左将军、徐凯为右将军。对刀干孟进行征讨。

叛乱虽然被平息,但麓川内部人心混乱,思氏在麓川的统治地位,也一落千丈,搞的思行法继位后,都要被曾经的部下欺凌。

但不管怎么样,思氏在当地还是有很强的影响力,也是朱高煦需要争取的对象。

此时朱高煦正带着亲兵队长李泰(李远侄子,周虎。沐平山,以及一百多骑,前往麓川。

沐平山是沐春的心腹家将,沐春病世后,侄子沐晟世袭西平侯,沐春系便衰弱。

沐平山之后就跟着沐晟。

当年沐春与何福、徐凯平刀干孟叛乱,沐平山也是随从大将,因此和思行法认识,且关系不错。

他们在新平县与盛庸平安兵分两路,盛庸和平安去那氏,朱高煦来见思行法。

从新平县往西,先到云州。

云州距离定边比较近,但除了东北方向的定边属于明朝外,其余四面八方皆被土司势力所包围,云州东面是澜沧江(湄公河在国内的上游称呼。

当地地形主要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高山与峡谷相间,地形起伏大,朱高煦这些人进来一趟真不容易,要不是有沐平山带着当地向导,绝对容易迷路和走错路。

走到这里,他就明白为何明军和元朝都和麓川相恃几十上百年的未能最终征服统治,朝廷的大军,实在不好往这里来,就算派大军过来,也很容易被埋伏和阻挡,很多地方只要驻守几百人,就能挡住几万大军。

但朱高煦已经把云州占了,因为这里有点三不管。

云州南面的大猛麻司(土司奉氏,西面的锡蜡寨巡检司,南面的顺宁府,距离这里,近则十几里,远则七八十里。

大伙距离这里都有点远,而朱高煦有皇帝给的一万顷田地,所以他以屯田名义,用盐和糖,在当地土司手中换到了管理权。

这地方地形不好,又没什么好处,所以土司们也乐意做个人情。

汉王府三护卫之一指挥佥事孙胜在这里负责练兵屯田。

这里的峡谷中有平原,适合屯田,孙胜原本还想种甘蔗,但后来发现这里的气侯和地形不能种甘蔗,只能专注屯田。

孙胜在这里也到处建了屯堡,招揽当地的土人,因为这边东南西北属于各个不同的大小土司,所以效果比在广南府好多了。

广南府四面八方就侬氏一家,所以大伙都听侬氏的。

这边分属不同土司,朱高煦到时,孙胜已经通过联姻和盐粮交换等各种方式,募集到上千户土人在帮忙建堡屯田,进度比广南府还要快。

朱高煦到后,孙胜带着朱高煦一行,来到靠近澜沧江西侧的一个叫云湖山的峡谷里。

人还没进峡谷,突然,轰,一声炮响,把随行的周虎,沐平山,李泰等人吓了一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