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汉法在军事上实行三丁抽一或五丁抽二的征兵办法,同时提倡尚武精神,鼓励人民舞枪弄棒,练习武术,并每年举行一次操练比武,奖励勇士,基本实现全民皆兵。
勐卯傣族“散则为民,聚则为军”,为民能耕田种地,进行生产;为军能上阵杀敌,攻城掠地,故思家军一时名声大振,归附者时有之。
简单来说,麓川这边,只要是成年,基本都能打仗,必要的时候,连妇女都能上阵,一样可以射箭持枪。
所以在和明军的对抗中,巅峰期,他们动员了三十多万人马。
当时镇守云南的沐英,带领三万精锐于定边一战,大败思伦法,沐英用火器惊扰了思伦法的大象兵,大象受到惊吓,回头冲乱了思伦法的兵马,明军因此大胜。
此战思伦法的兵马被斩首三万余,被活捉一万多。
思伦法吃了败仗后,更遣使求和,同时表示愿意向朝廷交税。
而明廷看到了思伦法强大的动员能力,知道要想完全打败思伦法,几乎不可能。
土司们吃了败仗后,往山里一缩,朝廷大军很难再攻进去。
这也是元朝为什么和麓川对峙了四十多年难分胜负的原因。
且当时云南全省汉人也没有三十万人,而思伦法能动员三十万土人,所以明廷也顺势就坡下驴,并对麓川提出了高额的战争赔偿:包括战马一万五千匹、象五百只、牛三万头、象奴三百人。一面要求将刀厮郎、刀厮养等一百三十七名罪人交由朝廷处置。思伦发乖乖听命。
说到这里,朱高煦道:“元江境内有南溪河、养马河、置曼章那等天然牧场,盛产象、马,每年向朝廷进贡象和马。”
想想思伦法当年向明朝廷赔偿战马一万五千,象五百只,牛三万头,就知道这地方有多好了。
而且现在朱高煦来的正是时候,这会明朝在这里只有元江府,没有升格为元江军民府。
如果他晚来一年,到了明年,原历史上,当地土司首领那荣赴京朝贡后,朱棣也感觉这地方挺好的,并把“元江知府”,晋升为元江军民府。
史称:“那荣肯万里来朝,赐宴于奉天门,特加虎符一道,嘉尔忠顺,赐尔虎符,传之子孙,永守藩土。”
之后,元江那氏土司,皆忠于明朝,明朝之后屡次征讨麓川,都出兵出力支持明朝廷,到明朝中期时,仅元江军民府东路军,就有战象八十头,兵马五万人。
即便到了清初,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那氏第十六任知府那嵩还坚持抗清,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檄号召诸土司3多万人马并联合石屏总兵许铭臣等人大规模进行抗清活动。
平安和盛庸之前还觉的云南人口不多,又没战马,条件不算好,现在听杨武这么一说,就明白这边土司极众,且还有养马的地方。
“有马就好,有马就好,哈哈,这里的牧场不错。”平安最喜骑兵,听闻这里能养大量的战马,不由喜出望外。
朱高煦这时笑道:“现在的麓川傣族首领叫思行法。”
思行法的父亲在1399年去世,思行法于去年继承父职,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
因为麓川是傣语中勐卯的汉语译称,所以他们内部自称为勐卯果占璧王国,因为其父去世,加上洪武三十年的刀干猛之乱,勐卯国势日微,境内大小土司也各有异志,这也是为什么,原历史上,明年元江土司那氏会千里奔赴南京,向明朝廷进贡的原因。
朱高煦又道:“思行法现在日子不好过,他隔壁的木邦、勐养(都是缅甸国数次攻打他的地盘,内部各土司首领不服他,外面还有外敌,思行法,现在也需要支持。”
“建文时思行法已经遣使使向明朝廷求救过一次,此次的新使者刀氏刀门赖,刚刚经过昆明,又去京师求救了。”
原历史上,思行法接着又在永乐五年、六年、七年、九年,相继遣使贡献,同时报告木邦、勐养侵占边境等事,希望明王朝出面解决,但明政府多以“边境土官相互攻夺是平常之事,况且是非不明,不能随意责罚”为由不予过问,或让其自行解决。思行法最终都没从明王朝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相反,木邦、勐养却在明王朝的扶持下,或者说是纵容下,不断侵占勐卯边境地带,日渐强盛起来。
所以刀门赖最终会在南京城被无视和敷衍。
但朱高煦不知道刀门赖在南京的待遇,所以他道:“咱们现在要做的事。”
“一是让南京的人让刀门赖产生厌恶,二是拉拢思行法,刀氏,那氏等当地强大的土司。”
其中刀氏土司,包括后来云南孟琏宣抚司、车里军民宣慰司、镇沅御夷府等几大地盘,仅这些面积接近四分之一云南大小。
“有了这三家土司支持,最少能得到五到十万土司兵马,而且粮食会无忧。”
“如何拉拢?”平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