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朱高煦并没慌乱,所有的一切,他都曾预料过,燕王就是这么起家的,能不防着朱高煦。
“即然是父皇的命令,做儿臣的当然遵守。”朱高煦缓缓道:“在京师俺还向父皇提过,不用三护卫这么多,是父皇说是大明祖制,不能违背,郑总兵安排的挺好。”
“不敢不敢,是陛下的安排。”郑祥赶紧道,汉王你别怪我,是皇帝安排的。
曹隆又道:“圣上也是关心汉王殿下。”
“那三卫四周,俱是军户们屯田了多年,有现成的上好良田,圣上赐给汉王的田,有部份在这三卫附近,所以才把三卫迁至三卫。”
特吗的,朱高煦听着又是暗骂,朱棣套路太浓了,甚至说招招狠辣。
原来他答应给朱高煦一万顷田(1万亩,其中有十几万亩左右在这三卫附近,俱是这三卫军户屯田多年的结果。
现在朱棣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首先找到借口把朱高煦的三护卫迁到这三卫,这三卫的地也顺便给了朱高煦。
但原本这三卫人马,屯田多年,好不容易弄出良田,突然给了汉王,人家会没意见吗?
所以现在原三卫兵马对汉王意见一大堆。
朱高煦真是发现朱棣厉害,杀人不用刀的,随便用点小手段,就能恶心到人。
然后他又想到一个问题,朱棣登基后,立马裁换了云南大量的武将,沐晟自己的亲信被换了很多,沐晟会对朱棣没意见?
再加上沐晟和朱标父子关系这么好,朱棣对他没防范?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
他现在初到云南,已经感觉到寸步难行,但如果有沐晟支持,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接着郑祥和朱高煦说了下三卫迁移的时间,然后便带着军将们离开。
那刘鉴最后一个走,走时看了眼朱高煦,似乎想说话,还是没说,转身匆匆而去。
朱高煦看在眼里,等他们走后,立马召集自己的文武大将们。
中午,陈文、韦达、王斌、李贤、李存、盛坚、周虎、宋猛、张杰、王友、杨云、洪铮、方延平、赵青、严强、孙胜、郑兴、姚盖、贺如虎、杨平赞,贺二牛、赵贵等武将先到汉王府议事。
汉王三护卫成立后,这些人已经全是千户级以上,大部份都是指挥级以上。
看着满满一堂的军将,朱高煦刚刚失落的心情又好了起来,起码他身边的人,比燕王当年身边的人更多。
而且以能力来算,不比燕王那些亲信差,尤其其中一大半都识字,不像燕王身边都是文盲。
最关键的是,他觉的自己不比燕王差。
陈文见诸将陆续到齐,济济一堂,心情也很好,在所有人站好后,他率先抱拳,跪下:“拜见大王。”
诸将闻言,纷纷下跪:“拜见大王。”
朱高煦成为亲王,可以称之为大王。
众将也是学燕王部下,齐呼大王。
朱高煦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诸位兄弟快请起。”
朱高煦在大殿还准备了椅子,安排诸将坐下。
左边陈文首位,右边韦达首位。
朱高煦一个个看过去,虽然他的人远比燕王起兵时多,但看起来也似乎都靠的住。
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韩王寨出身,然后有三分之一是他郡王府的心腹,还有三分之一是他从靖难中打败招降而来,表面上看都是靠的住的。
当然,他现在也不会提不该提的事情。
他先说到朝廷有令,要把三卫迁向三处,那边地,以后都是兄弟们的。
此话说出来,大部份人也没觉的不妥,只有陈文、赵贵、周虎等部份军将脸色疑重。
朱高煦看着众人的神情,发现还是韩王寨的人明显更希望自己反。
又等了片刻,外面又陆续进来人,大伙发现汉王府的文官也来了。
汉王很少召开这么多的人会议,众人也明显比较感兴趣,都很兴奋。
很快,钱巽、钱常、侯海、典盛、李默、沈济、沈骏、王栎,杜时、李和等,很多文官模样的人,武将们都没见过。
大伙这才发现,靖难这几年,大王身边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好多人他们都不认识,也就今天能看到。
王栎是沈济的学生,当年朱高煦救他时,还是个少年,现在已经十六岁,也成了亲,娶了韩王寨大将方延平的女儿。
朱高煦等所有人来齐后,便道:“三卫去后,各司其职,每卫以二千户屯田,三千户种甘蔗,先这么干着,有什么变化,再通知大伙。”
众将第一次听到种甘蔗,挺希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