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宗正嬴季的话,让原本还是寂静一片的大殿内瞬间热闹起来。
“陛下,下臣以为丞相所奏之事颇为不妥。”
杨端和紧随嬴季之后出声道。
“陛下,下臣附议。”
杨端和话落,新任廷尉姚贾紧接着出声应道。
紧接着殿中一干郎中、御史府的御史们也纷纷出声附议。
章邯见到如此之多的官吏反对,嘴巴张了张,看看纹丝不动的御使大夫冯毋择,思虑片刻还是选择了旁观。
面对如此之多的反对声,正襟危坐的李斯脸上神色依然是一片淡然。
仿若未闻。
不过,看到如此多的朝臣反对,尤其是还有如嬴季、杨端和、姚贾这样的重臣。
这个时候李斯已经大概明了,为何始皇帝会让他连夜将吏政司和《吏律》的章程用奏章呈上来了。
敢情他是那个替太子吸引火力的人呗?
看看有多少重臣反对。
右丞相冯去疾、御使大夫冯毋择、治粟内史甘伯,都是自己人,他都已经商谈过,自不必说。
除了他们三人外,似乎剩余的朝中重臣除了太尉尉缭尽皆都是反对。
这要是太子提出来,还不知道要惹什么风波了。
李斯倒不由得佩服始皇帝的远虑了。
身为太子之师,更是太子未来的妇翁为太子背锅自是应该。
“陛下,丞相所奏之事,老臣以为还需从长计议。”
当大殿内声讨李斯的声音刚刚停歇,一个苍老的声音却是陡然响起。
听到这声音,大殿内瞬间泛起一阵骚动。
一直正襟危坐、刚刚还在想也就尉缭没有出声反对的李斯,这一次却是不由一震。
讶然的抬头看去。
这声音李斯再熟悉不过。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很少在政事上开口的太尉尉缭。
大殿之上一直风轻云淡的看着群臣争论的始皇帝,脸上同样闪过一抹惊愕之色,神色第一次开始郑重起来。
谁都没有想到,很少在政事上开口的尉缭,今天竟然主动开口了,而且还是反对丞相李斯的提议。
尉缭说完,就闭目假寐。
他其实也没有办法。
朝中众臣还真没有多少干净的,就连他尉缭不也是想过要挂冠而去么?
御史府本就有监察百官之责,那新设这吏政司是为了什么?
尉缭以为,倒更像是个细作府衙了,专行官吏私密之事。
再有《吏律》,那百官可真正是为鱼肉,吏政司为刀殂了。
若是专行刺探百官私密的事宜,怕是谁都落不得好。
始皇帝已经下诏筹办国子监,百家诸子都将尽入始皇帝囊中。
能对嬴秦宗室都杀个血流成河,尉缭不认为始皇帝会对朝中官吏手软。
听到连太尉尉缭都出声反对,大殿内顿时再次掀起了连串反对之音。
御使大夫冯毋择暗暗给了李斯一个眼色。
难办了啊。
即便是始皇帝心中已经同意李斯的奏章,可是尉缭的意见,他也必须要重视起来。
“陛下,御史府本就有监察百官之责,此次高陵县上下沆瀣一气,私匿有功士伍封赏,御史府难辞其咎。
然如今吾大秦御史之责只行郡监,县吏之监察,则有县令为之,乃出监守自盗之事。
老臣以为,可在御史府内设吏政司,专司监察县吏之责。
至于《吏律》一事,想来不是一朝一夕可就之事。
如今廷尉府本就在会同百家编撰《邦本律》,可先行筹办,待到时机合适再行商议。”
冯毋择适时的出声。
听到御使大夫冯毋择这话,大殿内一众群臣脸色都是不由怪异起来。
冯毋择这话看似是见朝中争议颇多想出的折中之法。
可是将吏政司放置在御史府治下,专职监察县吏之责,那御史府的权柄可是要比之前大多了。
大秦如今县治近四百城,如果真要建吏政司行县监之责,那么御史府治下可是要多出近四百位监御史……
既没有得罪李斯,又暗暗的将御史府的权柄大大扩大了一番,实在是高明。
而听说高陵县之事,乃是太子亲自抓到的,冯毋择如此同样也是讨好了太子。
“此事,容朕思量一番再行定议。”
始皇帝深深看了一眼尉缭,一言而决道。
“喏。”
“丞相上奏,欲要择良辰吉日为太子行册立大典,朕以为甚好。
奉常、老宗正两卿,可尽快择定吉日。
廷尉姚卿,即日起梳理天下牢狱,五刑之徒,尽皆发配上郡、云中、雁门三郡是为屯垦。
为太子故,大赦天下。”
赦免一些罪犯,填补上郡、云中和雁门三郡在此次匈奴南侵中的损失,嬴高回来之后就跟始皇帝提过。
五刑乃墨(黥qing刑,脸色刻字涂墨)、劓(yi割掉鼻子)、剕(fei断足)、宫(阉)、大辟(死刑,死法有很多种)五种。
被处以这五种刑罚的囚犯,在适时的大秦,已经等若是死人一个。
按照嬴高的话说就是,不若让他们留着有用之身,为大秦屯垦做贡献。
若是再有匈奴入秦,这些本就是死人的人,也算是死得其所。
其实最开始始皇帝是准备再次迁徙东方诸郡的百姓前往三郡。
不过听到嬴高这个建议,倒是让始皇帝心中颇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