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吴非秦,陛下亦非楚怀王。若贵国不放心,赴宴地点可由贵国挑选。”诸葛恪说道。
刘禅嘴角上扬,打趣说道:“若朕于江州设宴,不知吴主敢赴江州否?”
诸葛恪神情未变,不卑不亢地说道:“至尊护卫万人,若陛下敢放行永安,至尊便敢率万人前往江州会。”
刘禅哈哈一笑,说道:“元逊可为妙人!”
顿了顿,刘禅说道:“多谢吴主好意,容朕思索几日,再给答复。吴使一路有车马之劳,可先行退下。”
“诺!”
待诸葛恪退下后,刘禅站起身子,指了指案上的奏疏,问道:“不知诸卿以为吴主邀朕赴宴此事如何?”
李福手持笏板,正色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陛下为一国之君,不可以身赴险,若有不幸之事,大汉无人可托。况且吴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昔先帝赴江东取亲,险被周瑜留于东吴。”
“幸天佑我大汉,先帝方可安然归国。今望陛下不可行此危险之事,届时大汉两难也!”李福苦口婆心地劝谏道。
赤壁之战后,老刘欲赴江东见周瑜,诸葛亮担心老刘被周瑜扣下,极力劝谏此事。但老刘脾气倔,执意前往江东。
老刘抵达江东后,周瑜立即写信给孙权,让他将刘备扣下。不过孙权没有照做,而是担忧将老刘扣下,届时北方的曹操如果南下,无人可以为援。故孙权思虑再三后,把刘备放了回去。回到荆州的老刘后怕不已,深感庆幸。
故李福所言则是担心孙权下作,将刘禅扣了下来,逼迫大汉割让利益。
刘禅笑而不语,而是看向殿中其他人,说道:“不知诸位可有其他之见?”
费祎沉吟少许,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非是如此。昔日先帝赴江东,与楚怀王赴秦之事观之,吴主应无此念。东吴若有意行不轨之事,又怎么会让我大汉自选交界之处设宴。”
“当然若要赴会,陛下亦不可不防。”
刘禅沉吟少许,说道:“朕以为也是如此,不过朕以为吴主邀朕赴会,并非欲庆贺我大汉夺凉之功,而是另有目的。邓都督入武陵郡,迁五溪蛮入汉,东吴必然知晓此事。但吴主未兴师问罪,诸葛恪亦无谈及此事,一切好似并无发生过一般,故朕以为吴主设宴乃是为此尔!”
说着,刘禅看向诸葛亮,问道:“不知上丞相以为如何?”
诸葛亮微微颔首,出列说道:“启禀陛下,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诸葛恪访我大汉,正是为此事。邓都督擅自入境,迁走三万多余名部民,东吴不可能不知此事。但为何不动声色,臣以为其意欲探我大汉有无攻荆州之念。”
“而邀陛下赴会,便是吴主探我大汉是否真有兵犯荆州之意。毕竟我大汉无端入境,东吴上下多思此乃必然。故臣以为陛下可赴此会,以安东吴之心,言明邓都督乃追击凶匪,才误入武陵,非是蓄意。”
刘禅在阶上来回踱步思虑,迁五溪蛮入汉境一事,可以说是大汉主动挑起的。东吴方面对此没有反应才是有反常,大汉也准备好应对之策,现在孙权让自己去赴会,就是东吴释放的一个友好信号,希望了解大汉高层真正意图。
如果大汉不去赴会,反而会增加双方的一个隔阂。如此看来,为双方盟约共同抗魏,自己还是要亲赴边境赴会,向东吴表明大汉无窥探荆州之心。
刘禅停下脚步,沉声说道:“此事因迁五溪蛮入汉而起,东吴有此举动并不奇怪。今为征讨逆魏,汉吴盟约还需共存。朕欲于七月一日赴吴主之约,以示我大汉坦荡,无攻荆州之心。”
李福迟疑半响,放弃劝谏,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陛下应挑选精锐士卒相随,严加防范不可使吴人有可乘之机。”